女人可能觉得睫毛越长越有魅力,但科学家研究发现,睫毛并非越长越好,因为它有保护眼睛的功能,若是长度符合黄金比例,也就是眼睛宽度的1/3,护眼效果最好。
英国《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报道指出,睫毛进化的真正理由至今仍属未知。研究显示,那些没睫毛的人,眼睛感染风险高于平均水平,显示睫毛具有保护功能,但真正功能为何或如何运作,一直是个谜。
有人假设睫毛保护眼睛避开落尘,也有人认为就像动物的触须一样,睫毛会侦测外物,让眼睛在受到伤害前先眨眼。
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 (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华人学者胡立德(David Hu)博士与同事认为,他们已经解开这个谜题。
他们认为,睫毛并非直接保护眼睛,而是改变眼睛周围的气流,防止灰尘与其他的刺激物进入眼睛,并让水气流出。
胡立德在《皇家学会界面期刊》(Journal of theRoyal Society Interface)发表的报告指出,无论什么哺乳类动物,平均睫毛长度是眼睛宽度的1/3。
胡立德团队建立一个小型的风洞以及有着人造睫毛的眼睛模型,藉此研究通过睫毛与睫毛周围的气流,了解如何影响模型眼睛角膜水气蒸发的情况,以及有多少微粒落在角膜表面,然后利用空气动力学原理试图找出原因。
大自然创造了最理想的睫毛长度,保持角膜湿润并避开灰尘。藉由减少角膜上的气流,眼睫毛创造了缓慢流动的空气的边界层,既能防止灰尘贯穿,也保持眼睛湿润,不让水气被吹干。
睫毛越长,边界层就越厚,但太长的睫毛也像漏斗一样,会把流动的空气导入眼睛,瓦解保护层。
睫毛长度若为眼睛宽度的1/3,能创造最厚的边界层。《经济学人》结论说,如果胡立德研究正确,睫毛的主要功能就像防风林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