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视角)

让社区成为精神康复中心

李红梅

2016年10月31日08:2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近日,北京市海淀区在3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心理咨询门诊,并纳入医保报销范围。该市13名经过培训的精神卫生专业社工也下到社区,开始为精神疾病患者康复、随访管理等提供专业服务。

  以医保报销的方式,把心理咨询放到社会的“网格”——社区中,使得居民可以就近咨询看病,对维护居民心理健康十分重要。它首先可以提高精神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可获得性,缓解精神专科医院“一床难求”的尴尬现象。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在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已达510万例,其中80%的患者接受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随访管理。然而,未接受治疗的隐形患者非常多。据我国部分地区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15岁以上人口中,以精神分裂症为主的严重精神障碍患病率约为1%。有人由此推算,还有数百万严重精神病患者没有登记。而常见精神疾病如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等,就诊人数也不多。在广袤的农村地区,有些县市没有专门科室、没有住院床位,服务一片空白。不久前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全面推进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正是为了弥补这方面的缺失。

  在社区对精神疾病患者进行干预,是保证精神疾病治疗效果的关键环节。精神疾病不是单纯的器质性病变,多数精神障碍病因未明,生物学早期检测指标和辅助诊断技术手段不多。传统的以医院为中心的模式难以及时介入,最好是对患者进行生物、心理、社会全方位干预,这需要开展基于社区一体化的全程医疗服务和管理,才能早发现、早干预,最终让患者更好地回归家庭、融入社会。事实上,在很多发达国家,大量患者一开始都选择在社区咨询,依靠经过专业训练的医师判断识别,有需要的再到大医院治疗,随访管理、康复也是回到社区进行。

  然而,让人们主动去社区咨询看病,仍要消除社会对精神疾病的偏见和歧视。不久前,一名28岁的年轻演员因抑郁症自杀的新闻引起人们关注。但从公众的讨论可以看出,普通人对抑郁症等精神疾病的理解,还有很大的偏差。许多人认为,早期精神疾病症状和常见精神疾病是“思想问题”,因而戴着有色眼镜看待患者。很多患者也认识不到自己的症状是一种病,或害怕被歧视而不去就诊。抑郁症就好比人心里的“黑狗”,亟须外部干预。一旦错过最佳治疗时机,等疾病发展到生活无法自理、伤残甚至试图自杀后,才想起去治疗,不仅患者痛苦,家庭也会承受巨大的心理、经济负担,还会带来许多社会压力。

  心理疾病也是病,需要及早干预。按照国际标准衡量,精神疾患在我国疾病总负担的排名中居首位,超过心脑血管、呼吸系统及恶性肿瘤疾患。真正从治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不断加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加大对重点人群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和及时干预力度,才能更好建设健康中国。

  (作者为本报经济社会部记者) 


  《 人民日报 》( 2016年10月31日 05 版)

(责编:权娟、许心怡)

推荐阅读

世界各国心理学研究总结:聪明人有七个表现 聪明人不仅体现在智商高和反应速度快等方面,不少科学的研究、调查发现,高智商的人还有以下一些特点。 【详细】

人民健康大讲堂|营养“识”堂|保健养生

一条热毛巾能顶半个老中医 用热毛巾热敷,我们在生活中偶尔都会用到。最常见的方法是用热毛巾热敷双眼,可以消去眼睛浮肿等问题。但你知道吗?一条小小的热毛巾,不仅可以帮你缓解疲劳,还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治病功效。 【详细】

人民健康大讲堂|营养“识”堂|保健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