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民社会救助研究院联合今日头条发布的《中国老年人走失状况白皮书》显示,每年全国走失老人约50万,平均每天走失老人约1370人,迷路、精神疾病和老年痴呆是主因。面对日益严峻的老人走失问题,科学家近日在老年痴呆症方面取得新突破,将有望缓解老人走失难题。
95岁的王老师患老年痴呆症,不爱吃饭,护理人员耐心劝她进食一些流质食物。(图片来源:南方日报)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老年痴呆症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老年痴呆症是发生在老年前期及老年期的一种原发性退行性脑病,主要表现为认知功能障碍、记忆力减退、精神行为异常等。老年性痴呆也叫阿尔兹海默病,它是发病率最高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多发生于中老年的早期阶段,发病率随年龄增长不断提高。
据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和改革研究院全球卫生与健康研究中心发布的《从国家战略层面构建阿尔兹海默病长期照顾体系的建议》数据预测,作为世界上老年痴呆症患者最多的国家,我国在2040年老年痴呆症患者将达到2200万人,是所有发达国家老年痴呆症患者数的总和。
近日,来自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邓敏贞及其团队在对50只小鼠进行试验的基础上发现,石菖蒲挥发油联合人参总皂苷,能提高阿尔兹海默病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并能抑制脑组织细胞凋亡。这项发表在《中药材》杂志的研究,通过设立不同对照组,发现这两种物质的联合使用有利于减少小鼠的老年斑形成,可明显改善脑组织形态。
目前,我国对老年痴呆症的治疗分为中医、西医两种。中医采用辨证分型治疗、中药提取物治疗、针灸推拿药膳等疗法。西医主要从抑制β-淀粉样蛋白沉积入手。β-淀粉样蛋白沉积导致老年斑形成,是老年痴呆发病的核心环节。此外,西医还通过抑制神经纤维缠结、增加胆碱能神经功能、使用兴奋神经递质类药物等方法防治老年痴呆症。
中西医疗法各有利弊。据广西中医药大学的郭茜茜及其团队发表在《亚太传统医药》的研究表明,中医治疗从整体观念出发,副作用小,安全性高;然而其与现代科学联系不够,实验操作技术落后。西医治疗在诊断标准量化、分析病因病理及药物作用机制上有优势,前瞻性研究较多,成果重复性好;但同时存在易出现多种不良反应的弊端。(金鸽)
本文由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风险评估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中科院医学心理学博士聂聪进行科学性把关。
栗子为健胃补肾的最佳补品 盘点板栗的各种吃法 栗子素有“干果之王”的美誉,中医认为它有补肾健脾、强身壮骨、益胃平肝等功效。时下正是吃栗子的时节,很多人把栗子买回家,一煮了之,一次吃不完就会变干,影响口感。其实栗子有很多种吃法,炖肉、熬粥、做面点,味道都很好,喜欢吃栗子的朋友不妨试一试。 【详细】
癌症真的会传染吗? 要小心“家庭癌” 或许你会发现这样的现象,在某些家庭中有一人患癌症,其他家庭成员可能同样患有这样的癌症,医学上将其称作为“家庭癌”。但“家庭癌”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