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夏季高温作业特别是户外作业工人因重症中暑送医院抢救案例不在少数,因此一定要注意采取防暑降温措施。
2劳动者安全意识薄弱、违规操作及应急救援不当、企业安全防护设施不到位、职业安全培训缺失,是产生中毒事件主要原因。
眼下正值盛夏,可很多劳动者仍坚持在工作第一线。气温高、湿度大、气压低,有毒有害气体溶剂易挥发;天热劳动者衣着少,皮肤暴露,毒物通过皮肤侵袭人体的机会增加;闷热环境下劳动者难以坚持规范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在多种因素影响下,急性职业中毒事件很容易发生。
盛夏时节,引起职业性急性中毒的常见毒物有哪些?如何有效预防?对此,职业病防护专家结合典型案例,重点介绍了急性硫化氢中毒、急性苯中毒以及中暑等的防控措施。
清污、清淤作业劳动者:需严防硫化氢中毒
【案例】
某污水处理厂技术人员曹某在没有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进入污水池进行排水泵维修,突然大量腐败臭蛋味气体伴随污水涌入污水池中,他似被闪电一击,倒在池中。工友陈某等6人,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仓促救援,导致多人中毒,其中3人死亡,原因为急性硫化氢中毒导致“电击样”死亡。
【专家解析】
劳动者安全意识薄弱、违规操作及应急救援不当、企业安全防护设施不到位、职业安全培训缺失,是产生中毒事件的主要原因。作业场所一旦发生急性中毒,施救者应及时通风并报警,切勿仓促盲目进入高浓度有毒有害物质区域。
硫化氢一般为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在硫化染料、硫酸、二氧化硫的制造;皮革、人造丝、橡胶的低温焦化,以及含硫石油的开采、提炼和加工等作业,均可有硫化氢产生。有机物腐败时也能产生硫化氢,如在疏通下水道,以及清除垃圾、污物、粪便等作业时,均可接触硫化氢。
特别提醒的是,菜市场垃圾、餐厨垃圾堆积腐烂,也会产生硫化氢气体,在高温时节,菜市场垃圾、餐厨垃圾要及时清理。
【中毒救治】
接触到硫化氢气体,应以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撤离至毒害污染区域上风处,并迅速拨打急救电话求援。切勿盲目奔跑、大声呼叫,防止毒气吸入和烟气呛入。封锁现场,采取合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加速硫化氢毒气的排散,以控制和降低空气中硫化氢气体浓度和含量,设置隔离区,禁止无关人员靠近事发现场,应急处置和现场急救人员必须装备有效的个体防护设备方可进入现场作业。
一旦发现有人中毒,立即通风并报警,等待消防、急救人员施救。对于中毒者,应将其撤离现场,移至新鲜空气处,解开衣扣,保持其呼吸道的畅通。眼部受损害者,应尽快用清水(最好是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并应用抗生素眼膏。
■防控措施
1.提高预防硫化氢中毒的意识,可能产生、接触硫化氢的单位应组织一次防硫化氢中毒的学习,组织职业安全技能演练,使一线操作工掌握自救互救技能,一旦发生事故,能有效地开展自救、互救。
2.完善预防硫化氢中毒的防护用品,比如安全绳、防毒口罩、携氧呼吸器等。
3.加强作业场所通风换气,做好含硫废气、废水排放前的净化除硫。
4.加强生产环境监测,对有可能发生硫化氢气体泄漏的区域设置自动报警器,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对沟渠、下水道疏通,污水处理设施维修、污泥转运等可能接触硫化氢作业的场所,进入前场所需充分通风换气,劳动者要佩戴供氧式防毒面具,并有专人监护方可进入作业。
接触有毒有害因素工种劳动者:需防范急性苯中毒及其他职业性中毒
【案例】
周某从学校毕业后进入某公司,负责手工刷胶粘接皮衣的工作。一天他突然出现头晕、胸闷、四肢无力等症状,以致抽搐昏倒在地,被紧急送到医院就诊,后被确诊为急性轻度苯中毒。
【专家解析】
苯中毒可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苯中毒多为误服或急性吸入含苯的有机溶剂所致,这些有机溶剂包括油漆、工业胶水等。慢性苯中毒是长期吸入低浓度苯及其代谢产物酚类所致,严重者可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或白血病。
急性苯中毒最主要的抢救措施是将患者尽快脱离中毒现场,移到新鲜空气中,脱去污染衣服,以温肥皂水清洗皮肤,注意保暖。对于清醒病人要求其深呼气,使苯从呼气中迅速大量排出,症状可逐渐消失;若患者昏迷要立即送医。
【温馨提示】
《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职业健康检查必须到有资质的职业病防治专业机构,比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病防治院(所)等。
■防控措施
1.清除毒物。用无毒、低毒原材料替代高毒的原材料。
2.降低毒物浓度。革新技术、改造工艺,加强密闭化、自动化、机械化,防止跑、冒、滴、漏;安装有效的通风排毒设备。
3.工艺、建筑布局合理。如有毒有害物质发生源应布置在下风侧。
4.加强个人防护。根据不同情况合理使用防护面具、防护服及防护眼镜等个人防护用品,保证各类防护用品使用有效;设置必要的卫生设施如淋浴、更衣室等;做好个人卫生,不在车间喝水、吃饭、抽烟,勤洗手、洗澡。
5.企业要定期或者不定期对作业场所空气中毒物浓度进行监测,此外还应该积极组织劳动者参加上岗前和定期的职业健康检查。
6.加强对企业及劳动者的职业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让接触有毒有害因素的劳动者享有职业卫生的“知情权”,企业也要做到“危害告知”义务。
高温作业劳动者:重度中暑需赶紧送医院急救
【案例】
最近某日12时,烈日像火球一样炙烤着大地,路面温度高至60℃。路面铺沥青作业工人张某突然倒地,全身抽搐、口吐白沫,即刻被送往医院,诊断为热射病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据工友介绍,张某在上班期间没有休息,也未采取有效的防暑降温措施,最后经疾控中心诊断为职业性中暑。
【专家解析】
每年夏季高温作业特别是户外作业工人因重症中暑送医院抢救的案例不在少数,因此一定要注意采取防暑降温措施。高温环境作业所致职业性中暑是国家法定职业病,患者因高温作业,所患疾病符合重症中暑(热射病)的症状,若能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发热、昏迷,可诊断为职业性中暑,而享受相应的工伤保险待遇。
【中暑处理】
高温作业时,出现头昏、头痛、口渴难耐、全身疲乏、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情况,多为中暑早期表现,此时应停止作业,到阴凉处休息,多喝凉茶。
若上述症状持续加重,还出现面色潮红、大量出汗、脉搏加快、体温急骤升高等现象,为轻度中暑,应迅速将患者脱离高温环境,到阴凉通风的地方休息,补充含盐分的清凉饮料,并在额部及太阳穴涂抹清凉油、风油精,或服用人丹、藿香正气水等中药。若患者全身乏力,应让其平卧。
若出现昏迷、抽搐,则为重度中暑,赶紧送医院急救。到达医院之前可进行现场救治:用湿床单或湿衣服将患者包裹并给强力吹风,增加蒸发散热;可在腋下和腹股沟等处放置冰袋,用风扇向患者吹风,按摩患者的四肢,促进血液循环。
■防控措施
1.进行上岗前体检。《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2014》规定凡有未控制的高血压、未控制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未控制的糖尿病、慢性肾炎、全身瘢痕面积≥20%以上者和癫痫者,均不宜从事高温作业。
2.合理膳食,补充营养,使用防暑用品。多吃易消化、含水分高的蔬菜水果以及乳制品等,饮含盐及含钾成分的清凉饮料。
3.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高温天气户外作业尽量避开一天当中温度最高、紫外线强度最大的时段,并且缩短工作时间,避免疲劳作业。
4.改善工作条件。定期检测高温作业环境,改进各项防暑降温设施,如厂房设计采取通风散热、使用隔热屏障,设置风扇、空调等降温设备。
5.加强个体防护。在特殊高温作业场所,应配有隔热、阻燃和透气性良好的工作服,并佩戴防护眼镜及隔热面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