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丁棉:广州市奶业协会原理事长、著名乳业专家
宋亮:乳业研究员
龚定宇:乐友孕婴童创始人、首席运营官COO
近日,央视《消费主张》栏目连续报道,称对19款热销海淘奶粉检测发现,有8个样品的铁、锰、碘、硒实测值不符合我国的食品安全标准,样品的不合格率竟然达到42.1%。长期食用会危害宝宝健康。
跨境电商平台海淘奶粉到底存在哪些问题?消费者需要注意什么?如何规范从而保护消费者权益?
□新闻背景
跨境购奶粉检测不严谨
央视选购的19款奶粉来自京东、天猫、淘宝、蜜芽进口母婴限时特卖网站、麦乐购进口母婴商城。说白了,这些奶粉就是通过跨境电商平台直接出售给消费者。那么跨境购奶粉与平常商超里购买的进口奶粉有什么区别呢?
据业内人士介绍,一般贸易进口奶粉进入中国,该商品在入关前,其产品外包装上按照中国标准必须直接印制上去的中文标签已在中国备案,进口商必须持有原产地证书、原产国输华合格乳制品证书、运输箱单等官方证件,才可以到中国海关报关,在缴纳关税(5-7.5%)和增值税(17%)后,进入中国的商检环节。
如果该婴幼儿配方奶粉产品是第一次进入中国市场,那么就要进行57个全项目的检测;若是第二次进入中国,以前是抽检致病菌和其他维生素一些指标大概10多个项目,而从今年6月起,则加大了检测率,检测项目达到30多个。每个批次抽检24罐。这一整套的流程是非常严格完整合规的,检测不合格的销毁或退回不会进入国门。这个检测过程要达到45-60天。
跨境电商海淘购买的奶粉也有两种渠道进入中国,一种是保税仓备货形式,一种是海外直邮集货模式。两种模式进来的奶粉都没有中文标签,并非按照中国国标生产。保税仓模式的产品商检部门也会进行抽检,但是仅仅检测致病菌,却不要求提供原产国证书,也就是说对产品原产地真伪不做鉴定;而海外直邮的产品,只存在可能要被抽到缴纳10%行邮税的风险,没有其他任何质量检测环节。
□热点问答
跨境购奶粉与中国国标有冲突
问:中国宝宝和国外宝宝体质确实有所不同吗?海淘奶粉实行的标准与中国国家标准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王丁棉:央视报道中提及中国婴儿奶粉国标中关于矿物质、维生素等与国外奶粉的标准有区别,其实还有一项更关键核心指标——乳清蛋白没有提及。母乳的总蛋白中乳清蛋白和酪蛋白的比例一般为7.5:2.5,而牛乳则相反,比例为2:8,因此我国国家标准GB10765-2010《婴儿配方食品》中要求“乳基婴儿配方食品中乳清蛋白含量应60%”,即以乳或乳蛋白制品为主要原料的婴儿配方食品中,乳清蛋白所占总蛋白质的比例应≥60%,该要求主要就是参考了母乳中乳清蛋白和酪蛋白的比例。
宋亮:中国人与欧美饮食习惯不同,决定了宝宝身体营养结构和消化能力不同。亚洲人以碳水化合物为主食,欧美以肉乳为主,因此身体强壮,不缺乏钙、铁,中国妇女70%存在不同程度贫血,因此中国宝宝饮食上对微量元素要求很高,欧美则要求不高,甚至不做要求。
龚定宇:我的孩子是在美国出生的,从小喝的是美版奶粉,肠胃一直不好,不爱喝,但那时我们没去研究具体原因,不过我知道,中国和外国的宝宝体质肯定是不一样的,这也是为何各国都要制定符合本国国民需求的配方奶粉标准的原因。譬如美版奶粉,他们对乳清蛋白的含量都不做要求,甚至包装上都不会去注明提供的是40%乳清蛋白的牛乳奶粉。而美国的嘉宝一段奶粉,因为其将乳清蛋白含量提高到60%,他们甚至将这个作为宣传的卖点,可见国外对这个乳清蛋白含量是没有具体要求的,而中国却作为最基本的强制性要求,这也是中国国标在一些指标上更考虑中国宝宝需求所在。也正因如此,跨境购或者海淘进来的婴幼儿奶粉一定是不完全符合中国国标的。
海淘奶粉最大风险是假冒
问:跨境购奶粉除了产品不符合中国国标外,对于消费者来说是否还存在其他风险?
宋亮:最主要问题是假冒奶粉充斥,甚至一些快过期奶粉换包装。由于奶粉来源碎片化,平台商无法对奶粉来源正确识别。另外,大多假冒奶粉是海外小作坊生产,国外相关监督部门无法跟踪查验。
王丁棉:目前中国养牛业陷入困境,包括现代牧业、西部牧业等均出现亏损,奶农杀牛倒奶越来越严重。实际上中国的奶源并非过剩,但是为何出现这种局面?大量廉价进口乳制品进入中国是业内认为的主要原因之一。
进口奶粉是否真的就像国人想象得那样好,央视的报道从舆论监督的角度,报道海淘奶粉的现状,给消费者提了醒,但是还有很多深层问题没有曝光。
今年上半年上海警方公布破获假冒雅培、贝因美案,其实海淘产品也有假冒情况,有的买家可能是从国外卖场直接购买,但这些产品也有山寨版。之前有外媒报道,有人回收澳大利亚贝拉米奶粉和A2奶粉空罐,然后把其他奶粉装入空罐出售。这些地下工厂加工的假冒进口产品通过跨境电商进入中国,令消费者索赔无门。
建议取缔海外直邮奶粉
问:跨境购是近年来国家出台的试点新政策,在奶粉销售问题上既然已暴露出这么多问题,那么该如何规范呢?
王丁棉:首先,政府或行业应通过多种渠道与方法,更多地了解、收集和发布公布境外海淘或跨境销售婴幼儿奶粉生产厂家的相关信息和安全评估指引等相关信息,让消费者更全面地了解境外产品的真实面目与质地保障情况,消费者本身会对目前的品牌做出理性的选择。其次是流通环节须加大抽检的力度,并把检测结果及时向全国消费者公告。
宋亮:规范跨境购还是要从源头抓起,首先将目前推行的奶业新政要求适用于跨境购;二是建立有效的追溯体制,假冒大多是热销大品牌奶粉,只要建立有效跨国追溯,就可以解决假冒问题;三是推出电子商务法,给平台商以规范的准则和要求。
对于消费者来说,如果非要跨境购买奶粉,首先要从大的正规电商渠道购买;其次查看一下罐体的防伪码是否可靠,现在企业加盖二维码,可以去相关官方识别。
龚定宇:对海外直邮这种没有质量保障的模式,可以把奶粉从官方背书的跨境电商政策范围中删除,消费者仍然可以选择没有政府背书的个人海外代购。另外做保税仓模式的平台电商销售的产品,政府应当采取与一般贸易进口商品相同的检测手段;如果暂时还不能这样实行的话,那么平台商应当承担起一般贸易进口时政府部门承担的职能,如索要原产国合格证件、对商品检测等。这是一个巨大成本,当然也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
国产及一般贸易进口奶粉更安全
问:国家权威部门检测结果显示,当前我国婴幼儿配方奶粉合格率位居食品行业首位,但是还是有消费者对国产奶粉仍心存芥蒂,如何破解消费者的不信任问题?
龚定宇:对于消费者来说,首先要问自己,到底选择什么标准的奶粉比较科学?相信全面了解情况后,消费者肯定会认识到符合中国国标的产品才是最适合中国宝宝的,而这种产品只有一般贸易原装原罐进口或国产的奶粉,消费者可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
宋亮:首先,加强对消费者关于奶粉知识的普及,政府引导多做一些公益性广告,企业在做针对业务推广时,可以做实验比较,让消费者看到实际情况;其次,舆论对于一些安全事件做客观说明,正面说明实际情况;三是企业用可视化方式让消费者看到奶粉真实的生产情况,包括奶源、加工环境等;四是建立强有力的法律法规,对不法行为严厉打击;五是企业间杜绝以莫须有食品安全为借口打击竞争对手,并规范渠道宣传行为;六是根据新版食品安全法规定,建立消费者举报制度,维护消费者权益及尊严。各地区相关部门建立消费者举报制度,并加以宣传让消费者知晓,对于跨境购买不合适奶粉建立政府预警机制,随时通过网络、电视等平台及时告知消费者。
王丁棉:首先,消费者要冷静、理性地去评价和认识国产奶,不必对国产奶产生无谓的三聚氰胺后遗症之恐慌心理;第二,国内生产企业应恪守诚信原则,不做损害伤害消费者的行为,并尽力向消费者提供产品质量保障方面的资讯;另外,政府监管必须到位,将国内产品的检测手段、检测方法及结果及时对社会公布,让消费者做出理性的选择。(记者胡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