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人民网健康卫生频道>>新闻要闻

“改善医患关系路在何方”系列之一

分级诊疗 让患者在家门口放心看病

2015年09月23日08:11    来源:人民网-健康卫生频道    手机看新闻

今年以来,医患纠纷事件频发。医患沟通不充分,就医体验不佳是医患关系紧张的一个因素。随着医改的深入,我们从政策和报道中发现,进一步强基层,发展基层全科医生,推进分级诊疗,或许是改善医患关系的有效途径之一。

“我国三级医疗服务呈现出‘倒金字塔’状。” 中国人民大学医改研究中心主任王虎峰说。大医院人满为患、小医院门可罗雀,群众看病热衷“北上广”。在优质医疗资源匮乏的情况下,这直接导致了大医院“排队三小时,看病三分钟”的不良就医体验。在很多大医院,患者由于排队等候时间太长,情绪容易急躁,恨不得有病马上就好,总认为医生做得不到位,不理解医生的付出,甚至对医生恶语相加、拳脚相向。

如何让大医院不那么挤,患者又能看上病、看好病?把患者留在基层,让大医院不再跟基层“抢活儿干”,分级诊疗应运而生。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近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方便群众就医。

分级诊疗制度是指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由不同级别和服务能力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并按病情变化情况进行及时便捷的双向转诊,从而建立科学有序的诊疗秩序,确保病人得到适宜治疗。其实质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医疗资源的集约与效能,让民众分享到深化医改的更多红利。

北京朝阳区大屯社区的张翠霞老人突然头晕,儿子带她到社区医院看病。量完血压发现,可能是心梗,接诊医生马上通过绿色通道将她转诊到安贞医院,整个过程仅20多分钟。日前,《人民日报》刊登的这一则案例就是探路分级诊疗的缩影。

9月初,2015年全科医学大会召开。在这次会议上,十三名院士提出,良好的医疗服务需要一个分工合理、资源配置恰当的医疗服务体系来提供。在这个体系里面,基层医疗机构肩负着“健康守门人”的重要职责。

全科医生承担初级诊疗活动,在医疗卫生服务中发挥基础性的分级医疗的枢纽作用,既方便了群众就近就医,又帮助居民获得医疗卫生知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尽可能不生病、少生病、晚生病。

因此,十三名院士提出倡议:转变观念、支持全科,使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能够快速提升,获取社区居民的信任,担负起分流普通病人的责任,缓解大医院的工作压力,改善民众就医的感受。

目前,全国不少地区正在推进这项工作。北京市已开展家庭医生服务模式。“近一两年我们增加了基本医疗服务的内容,推行就诊、复诊的和一些诊疗服务。现在全市有服务团队3445个,北京签约家庭431.4万户。”北京市医改办政策法规一组处长刘存良表示。

上海市也正在探索家庭医生的服务模式,签约后,居民可得到社区家庭医生的首诊常见病、健康管理服务,在必要时享受转诊便捷。今年下半年,上海各区县都将试点推行以家庭医生为基础的分级诊疗制度。

分级诊疗的家庭医生模式也得到了老百姓的认可。“我们这里地段好,到中山、龙华、瑞金这些三甲医院都很方便。但是我们相信小朱医生,她了解我的情况,看病细心。”家住上海徐汇区斜土路街道的戴老伯说。(赵敬菡综合)

 
分享到:
(责编:许晓华、刘婧婷)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