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推动血液肿瘤防治融合 构建多元癌症防治体系

2022年04月24日17:06 来源:人民网

近日,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暨“2021人民好医生(血液肿瘤)推荐展示”总结会召开。本次会议共设置“如何推动血液肿瘤防治一体化建设”和“关注癌症防治 助力健康中国”两场圆桌论坛,多位血液肿瘤和防癌领域的专家围绕肿瘤防治展开讨论,他们提出,应进一步推动“防治融合”,构建多元的防治体系,推动肿瘤防治工作开展。

诊疗患者双维发力 全面加强社会防治意识

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有效推动癌症防治工作,首先要为“防”打基础,全面提高全社会癌症防治意识和能力。

总结会上,江苏省人民医院血液科主任医师徐卫以淋巴癌为例进行分享,他提示易感染人群及早筛查,前置防治端口。她说:“淋巴瘤发病是淋巴系统在多重因素作用下所致,其中有些淋巴瘤在早期会发出‘预警信号’,如果触摸颈部、腋下、腹股沟等部位发现浅表淋巴结肿大,或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盗汗、消瘦、皮疹等症状,要特别提高警惕,及时问诊。”

对于如何有效开展血液肿瘤科普,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血液科主任医师白鸥从两个层面发表观点:第一,在疾病诊疗层面,需要进行专科门诊、专病平台、专病管理和专科医生等一系列专科化建设,让肿瘤从最初的粗犷式治疗转向精准个体化治疗;第二,在患者层面,需要借助肿瘤宣传日等活动,扩大宣传力度,建立科普宣传网络。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血液内科主任医师程澍围绕老年人群科学防癌话题,给出三点建议:第一,由于很多癌症早期无明显症状,且老年人常患有基础性疾病,建议定期体检,避免贻误最佳治疗时机;第二,社会应该大力宣传早筛早诊的必要性,对关于癌症的不实宣传进行监督;第三,鼓励老年人学习正确的防癌知识,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多参与户外运动、适度锻炼,保持心情愉快。

科学提升诊疗技能 推动癌症治疗规范发展

如今,科学新技术的助力为癌症防治创造了更多可能,规范化诊疗也为深入推动防癌抗癌工作提供动力。

上海长征医院血液内科主任医师杜鹃表示:“肿瘤防治,始于科学。充分应用科学新技术,是确保患者早诊、早治、早筛的基础,也是目前临床专家的主流共识。”在她看来,科学技术推动疾病治疗进展,为确定疾病分期分型、疗效监测和预后评估等各环节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这些科学新技术的应用也为临床决策提供了重要变革动力,对肿瘤的防治和规范化治疗意义重大且深远。

河南省肿瘤医院血液内科主任医师周可树建议从两个方面推动血液肿瘤规范化治疗:一是规范化诊断。精准诊断是血液肿瘤规范化治疗的前提和基础,要格外注重人才的培养和新技术的投入;二是规范化治疗。他提议大医院应结合病例深入基层,开展规范化治疗的相关巡讲,实现基层医院和大医院的治疗融合,实现医疗资源合理分配。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主任吴德沛与北京协和医院血液内科主任周道斌也在会上阐述了规范诊断、治疗的重要性,并着重强调在规范诊疗的前提下要加强医疗创新,为对各类新药、新技术安全有效应用提供保障。

社会各界共同关注 夯实癌症基层防治事业

深入开展癌症防治工作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关注,也同样需要织密、织牢基层癌症防护网。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主任医师丁凯阳认为,医务工作者是推动癌症防治事业发展的主力军,要扮演好“战斗员”“宣传员”角色,主动向广大人民群众普及肿瘤知识,提高全民健康素养。不仅是在医院的诊疗环节需要再发力,患者、家庭、社会对癌症的认知都需要加强。

让群众认识到科学防癌有极强的重要性,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肿瘤内科主任医师李志铭认为,为避免延误病情,加强早诊早治、广泛宣传防癌知识很有必要。网络义诊为患者诊疗提供了便利,但以任何方式开展的问诊都要在规范的前提下进行。

上海长海医院血液内科王健民呼吁社会、医生和患者协同努力,患者关心自身健康状况,医生提供规范专业的诊疗服务,社会形成攻克癌症的积极氛围,合力确保患者生命质量。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主任医师宋献民认为,做好基层癌症防治工作主要基于三点:第一,卫生管理部门投入更多资源建立基层癌症防控体系,如人员培养、科普宣传、基本条件建设等;第二,提高基层群众对肿瘤的认知,特别要让大家知晓有些肿瘤疾病通过早诊早治可以被治愈,从心理上克服肿瘤疾病带来的恐惧;第三,提高基层医务工作者自身对肿瘤的认识,加强规范化诊断、治疗的能力,确保基层癌症防治的推进。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大内科副主任黄慧强表示:“今天,我国癌症防治工作的侧重点从城市为主转向城乡并重,这一转变带动了各级癌症防治水平显著提高,为早期诊断、后期治疗带来实际效果。”

(责编:曹淼、李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