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换牙刷戒烟少糖 平时维护多吃粗粮

缺牙越来越年轻化 仔细保住我们的牙

受访专家:北京口腔医院牙周科主任医师 刘怡  北京协和医院牙周专科医师 张欣

2016年10月19日08:42  来源:人民网―生命时报
 

  刚会说话没多久,乳牙坏了三四颗;年纪轻轻,却经常牙龈出血;还没退休,牙掉了一半……“未老牙先掉”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尴尬。世界卫生组织(WHO)对老年人口腔健康有个“8020”标准,即80岁老人至少应有20颗正常咀嚼、不松动的牙齿。可实际上,能够达到这个标准的老人少之又少,中青年人的失牙状况也令人堪忧。

  缺牙越来越年轻化

  10月12日,何女士特地起了个大早,来到北京口腔医院复查。这是她第三次来牙周科,她将诊断单递给刘怡医生,单子上的四道斜杠代表着她缺失的四颗牙。刚刚40岁的她对记者说:“以前还能咬榛子,这两年不知怎么了,牙疼得厉害,后悔来医院晚了。”一楼儿童口腔科诊室前,一些家长谈论着孩子的病情,“女儿是乳牙龋,刚满3岁,8颗乳牙都坏了。”“我儿子刚长的恒牙也被虫蛀了。”

  在口腔门诊,记者发现,来看牙病的更多是中老年人。在北京口腔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口腔科候诊室前,许多中老年人的门牙或缺失,或变形。今年67岁的王大爷回忆,自己打小就有龋齿,近年来牙龈开始红肿、出血,直到疼痛难忍,才来医院看。“牙里面就像有个电钻,钻得整个脑神经都疼,凉风一吹,牙就已经麻了。”现在王大爷几乎半口装的都是假牙。

  当前,牙齿缺失已成为最常见的口腔问题之一。《2016中国口腔健康趋势白皮书》显示,高达98%的国人存在口腔问题,5岁儿童乳牙患龋率为66.0%。最近一项流行病学调查显示,25~44岁中青年人群中缺牙率在23%~25%左右,修复率为30%左右。年轻人相对重视口腔保健,但中老年人牙齿状况却不容乐观。第三次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65~74岁老年人群牙齿缺失率为86.1%,10%的老人半口甚至全口无牙,但修复率却仅为11.6%。

  北京协和医院牙周专科医师张欣告诉记者,“牙齿就像一棵大树,牙根就像树根,牙龈等牙齿周围的组织就像树根周围的泥土。如果出现龋齿,就意味着大树被虫蛀了,很快会倒塌。如果出现了牙周炎,则意味着大树周围的泥土少了,大树很快会松动。”北京口腔医院牙周科主任医师刘怡进一步解释,由于治疗技术的提高,目前由龋齿导致的牙齿缺失相对较少,但牙周病作为一种慢性感染性疾病,病程较长,直接导致牙槽骨吸收,成为失牙的主要原因。

  有口好牙为何那么难

  蛀牙、牙结石、牙龈肿痛、出血……种种口腔问题侵蚀牙齿健康,尽管生活水平在提高,可失牙问题为何未见明显好转?对此,两位专家指出,失牙率居高不下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护牙意识不高。张欣提到,老年人普遍认为“老掉牙”是正常现象。实际上,掉一两颗牙后,整个牙齿环境都会发生改变。如不及时修补,很可能累及其他好牙,诱发其他病变。护牙意识差还会影响下一代,一些家长认为乳牙坏了不算大事,等到换牙后就好了。张欣强调,孩子的牙齿保护从长出第一颗乳牙就开始,一旦出现龋齿,终生都存在疾病风险。平时一些毁牙习惯也让牙齿千疮百孔,嗑瓜子、咬坚果、嚼槟榔、吸烟、喝甜饮料等,都会对牙齿造成损伤。

  洁牙方法不当。张欣指出,刷牙时间不够,刷牙方式不准确,牙具选择不当等,都会使日常的口腔清洁不到位。刘怡强调,很多人对“洗牙”存在偏见,其实,定期洗牙可有效清除牙结石,保护牙齿健康。对于一些清洁死角,定期检查,征求医生建议,可以有效帮助纠正一些清洁不当的问题。

  不良生活方式。刘怡指出,目前,现代医学对牙周病的病因还不是很明确,其发病因素也十分复杂。细菌是牙齿病变的原始因素,但也受到遗传、生活习惯、心理状态、内分泌等全身健康状况影响。长期熬夜、精神紧张、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都会造成全身及口腔环境恶化,加重牙周病。

  治疗效果有局限。“牙周病是一种终生性疾病,目前的治疗目标是去除感染因素、发病因素,使牙周状况长期稳定,不再继续恶化下去。”刘怡解释,很多患者在治疗牙周病时存在误区,认为牙周治疗后能使牙齿恢复到正常状态。但实际上,牙槽骨吸收基本是不可逆的,牙周基础治疗的长期效果就是维持目前的牙周状况处于健康水平。因此,对治疗的放弃者和怀疑者也不在少数。

  挂号难、看病难。何女士表示,自己很早就想来看牙病,但“挂个号真难”,让她屡次打了退堂鼓。刘怡对此表示:“牙周病的治疗特点是长期、终身、反复,一些人除非真是熬不住了,否则很难来治疗的。但想来却挂不上号,患者就更加不愿意来医院了。”碍于患者扎堆三甲医院口腔科,“为保证牙周治疗的效果,我们基本做到100%复诊预约,初诊患者只能通过京医通、微信等平台挂号。”

  小诊所违规操作。随着人们牙齿保健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牙科小诊所遍地开花。由于就诊方便、价格便宜,不少患者成为那里的“常客”。但卫生条件、医师资质存疑,“很多小诊所习惯给牙间隙大的患者堵牙缝,虽然能一时不塞牙,但会造成牙齿清洁更困难,食物残渣、软垢、细菌不能及时清除,牙周还是处于炎症状态,牙槽骨还会继续吸收,危害更大。”刘怡医生解释。

  牙齿是身体健康最重要的“关卡”之一,若它“倒下了”,各种疾病、不适就会纷纷找上门来。张欣提到,牙齿的缺失会直接影响咀嚼功能,食物没有经过充分咀嚼就进入肠胃,会增加胃肠的负担,致使肠胃功能紊乱,导致营养不良。尤其老人缺牙后只能摄入流食和磨碎食物,会严重降低晚年生活质量。

  不仅如此,牙周病还与全身健康息息相关,可诱发全身性的疾病反应。刘怡强调,一个中重度牙周炎的溃疡面积有手掌大小,其引发的炎症反应会加重关节炎、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等全身疾病的病情。另外,若孕妇妊娠期出现严重牙周疾病,则容易造成胎儿低体重,甚至早产。

  人人手握牙齿健康60分

  小小一颗牙,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刘怡建议,政府应将基础性牙周检查覆盖更多群体,减轻老百姓的医疗负担。培训更多的基层医生,在家门口为群众解决常见牙齿疾病,做好维护工作。

  学校应继续推进“窝沟封闭预防龋齿”口腔健康检查,惠及更多的贫困偏远地区。社会各部门和媒体在科普宣教中,除了常规牙齿保健宣教,更应重视牙齿外伤急救相关科普。

  刘怡表示,牙周病的防治,60%的工作要靠患者,40%靠医生。

  筑好牙齿这道防线,不仅仅需要社会行成爱牙的风尚,更需要我们每个人从小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制定全生命周期的护牙计划,才能留住我们的牙。

  孕前检查:从胎儿前开始干预,预防妊娠性牙周炎,提倡孕前体检。

  乳牙保护:以预防龋齿为主,半年检查一次。母亲帮助孩子每天清洁牙齿,防止过度摄入甜酸食物,保证良好的营养结构和身体状况。

  青年期维护:换牙后,如果牙齿发育不整齐,应尽早矫正,便于日后清洁维护,整齐的牙列将对今后牙齿健康打下基础。建议每年检查一次,有任何口腔问题及时处理。

  中老年防病:老年人若有缺牙问题,应尽早修补,以免累及其他牙齿。在防治其他身体疾病的同时,也要注意牙齿卫生的维护。

  此外,以下洁牙护龈知识也应内化为每个人的自觉行为。

  早晚刷牙,使用牙线。选择小头软毛牙刷,刷牙时间保证3分钟。颤动时牙刷移动约1mm,每次刷2~3个牙。牙缝过大,可利用牙签或牙缝刷;牙缝较小,可用牙线、冲牙器清洁,养成餐后漱口习惯。

  勤换牙刷,选对牙膏。牙刷专人专用,每2~3个月换一次,发现牙刷毛倒伏要提前换。龋齿严重的人可选含氟牙膏;对牙龈出血、牙周病等辅助治疗,可考虑选用含有消炎或减少细菌堆积的护龈牙膏。

  多吃粗粮,戒烟少糖。少吃过热、过冷、过酸等食物,多吃粗粮和蔬果,以增强牙齿的咀嚼能力和自洁作用。烟草中含有多种有害物质,会造成牙周组织的慢性损害。

  最后,张欣建议,对于已经不能保留的松动牙,宜尽早拔除。如果牙齿脱落,应及时进行修复,安装义齿或种植牙。▲

  (本文由本报记者谭卓曌、高阳采写)

(责编:权娟、许心怡)

推荐阅读

冬天对这些人来说是个坎!有几点必须要注意 很多人都听过,老人过冬是个坎,很多老人在冬天去世,特别是高龄老人。老人要是能扛过冬天,熬到春天,又能平安过一年。不管是研究数据,还是专家分析,事实也的确如此。 【详细】

人民健康大讲堂|营养“识”堂|保健养生

温润益肾过“小雪” 3款食疗方推荐 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0个。进入该节气,中国广大地区西北风开始成为常客,气温下降。南方地区北部也开始进入冬季。小雪节气提示我们到了御寒保暖的季节,广州市中医医院杂病门诊主治中医师高三德提醒,我们要重视调养自己的情绪,宜吃温润益肾的食物,亦可配合药膳进行调养。 【详细】

人民健康大讲堂|营养“识”堂|保健养生

精彩推荐

视频新闻

  1. 2020奔跑瞬间盘点,哪个触动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国人
  3. 旅客心脏不适 乘务员跪地40分钟守护

热点排行

  1. 辽宁省委组织部发布一批干部任前公示
  2. 安徽省委组织部发布一批干部任前公示
  3. 南京:已采集核酸标本500万份
  4. 四平市政协原副主席田野接受纪律审查和监…
  5. 继承发扬伟大建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