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一个高血压大国,不仅发病率高、患病人数持续增长,而且卒中等并发症高发。”2015年8月7日王继光教授在中欧心血管学院-血压学院成立之际说到。此外,王继光教授指出,虽然很多人知道高血压是种慢性病,但能对其科学认识和管理的人并不多。以下几个问题是高血压防治中最突出的问题,在农村、中小城镇尤其常见,基本上占到已诊断高血压人群的90%。
问题一:从来不测或很少测血压
对血压进行监测是诊断和治疗高血压的基础,如果不能正确及时测量,医生就无法诊断,当然患者也很难得到有效治疗。在一些医疗比较落后的地区,有些人60岁前甚至从来没有测过血压,患病多年却浑然不知。还有些人觉得年纪大了血压升高很常见,不需要经常测量。事实上,高血压对老年人危害更大,处于老化阶段的心脏和血管更易出现意外事件。
指导建议:应通过患者教育等方式增加公众对高血压的知晓率。还要推广家庭血压测量知识,与诊室血压相比,家庭血压监测更为方便、省时、易坚持。《家庭血压监测中国专家共识》建议,每日早、晚各测量2-3个读数,间隔1分钟;初诊或治疗早期应在就诊前连续测量5-7天,血压控制良好时,每周测量1天。测量时要注意,先在有靠背的椅子上坐着休息5分钟,测血压时,尽可能确保捆绑袖带的上臂与心脏处于同一水平。
问题二:治高血压太随意,未坚持有效管理
很多人被确诊高血压后,没能够进行持续有效的管理。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把高血压当成感冒,吃了几天降压药后血压正常了,就认为高血压治好了,不需要再吃药了。二是虽然知道高血压要长期吃药,但总自己扛,认为“不吃药血压可以维持在比较好的状态,一吃药高血压会加重”。
指导建议:高血压病人通常需要长期服降压药,对血压进行持续有效的管理。如果血压降下来马上停药,血压会再次升高,血压波动过大,对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更严重。另外,高血压不能扛,经过严格审批上市的药物基本上都是安全有效的,只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不会让高血压加重。坚持长期服用降压药,可保护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减少心梗、脑卒中、肾衰竭等不良事件发生,降低死亡率。
问题三:选药不合理
有些高血压患者虽然长期坚持服药,但吃的药物不是长效、安全性更好的药物,当出现不良反应时会自己停药。更有甚者,在降压药选择上也“跟风”,听说别人吃什么药降压效果好,便自作主张服用同样的药,或者听信广告的夸大宣传,用保健品、降压仪等替代药物治疗。
指导建议:选用降压药的原则包括降压效果好,能使血压维持在正常水平;24小时平稳降压,避免一天中血压忽高忽低;安全性好,长期服用肝肾毒性低;无药物相互作用,便于联合用药。
控制血压应根据患者情况选用长效且效果平稳的降压药,如果对一种药物效果觉得不满意,患者不要自行换药,需到医院在医生的指导下增加剂量或联合用药。另外,同一种降压药对不同患者的疗效不同,因此高血压患者需要进行个体化治疗,不能参照他人的服药方案自行降压。
问题四:吃药不评估效果
这类患者知道治疗高血压是有必要的,也在坚持吃长效安全的降压药,但很少进行监测,也不评估降压治疗的效果,一种药吃到底。
指导建议:患者要提高血压管理的积极性,在服药过程中及时监测血压,尤其要注意清晨血压的测量。高血压病人坚持每天在清晨服药前测量血压,能更好掌握血压在一天中的最高值,从而预测血压是否在全天24小时内均得到平稳控制,也能为治疗方案的调整提供重要的依据。
此外,人体的血压会受生活中各种因素影响,如季节、环境等,所以不要一种药吃到底,要定期找医生咨询调整。(记者 唐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