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3月10日电 (曾璇) 3月9日,由人民网健康和健康时报社联合举办的“健康中国人·全国两会健康E客厅”系列圆桌论坛迎来第八场,本场主题为:“舌尖上的安全”。
当日E题:舌尖上的安全
每当媒体报道有关国内外食品安全的问题时,总会让人觉得哗然、惊讶和痛心。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习近平总书记曾对食品安全工作有过重要指示,他强调,确保食品安全是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是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之责。2015年,被称为“史上最严”的《食品安全法》正式实施,可以说给食品安全增添了保障。我们同时也应该认识到,守护食品安全,不仅需要国家立法,也需要多方合力,需要每个人、每个社会组织单元共同参与。
“健康中国人·全国两会健康E客厅”系列圆桌论坛第八场请来5位嘉宾,听听他们就“舌尖上的安全”现状、管理、发展的讨论。
健康中国人·全国两会健康E客厅客人名单
当日嘉宾主持:
李晨玉:健康时报社总编助理
当日“客人”:
姚一萍:全国政协委员、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植物营养与分析研究所所长
严琦:全国政协委员、重庆陶然居饮食文化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郝立晓:周黑鸭合伙人
李俊轶:北京先农氏有机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各方观点集锦】
姚一萍:
·我国在食品安全质量方面,包括农产品质量安全,正在逐年提高,应该说食品质量安全水平是稳中向好的局面。
·要找出食品安全上突出的重点环节、重点区域,及时排查隐患、进行防控,做到未雨绸缪。
·我国现在严厉打击各种商业贿赂,食品行业的商业贿赂也需警惕。
·食品安全的监管,应加强对加工环节的监管。食品加工企业、加工者要守法经营,按照规范、要求去做,食品的质量就会得到保证。
严琦:
·小作坊加工的食品,一般人力成本、原料成本较低,所以比较便宜。很多消费者也可能处于价格优势而选择小作坊食品,但是便宜的背后可能就是食品安全的隐患。
·人的健康与“吃”密切相关,所以要守住道德的底线。对于食品企业的监管,应该无论大小一视同仁。
·食品安全的监管,关键是要管住流通体系,不要让不合格的产品流入市场。同时,应该建立诚信跟信用体系,一旦违法,要对违法者大力处罚,还要众所周知。
·如果食品企业出现问题,法人应该是食品安全监管的第一责任人。但是其他相关人员,比如采购者、供应商、厨师长也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应该根据这些不同行业的特殊性来制定每个行业的规则,才能净化食品安全领域。
郝立晓:
·任何问题都要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去思考。消费者有需求固然要满足,但是不能急功近利,不能打着满足消费者的幌子谋取非法利益,非法利益是什么?就是不能提供好的产品,还要以劣充优。
·生态环境是能否做好食品安全的关键因素。现在《食品安全法》越来越完善,监管越来越精准,食品行业生态环境充满正能量,这让企业经营者越来越有信心,好的土壤一定会结出好的果实。
·食品安全出现问题,在某种程度上讲是因为违法成本太低了,违法成本低就意味着有人铤而走险。
李俊轶:
·从消费者的角度看,网络订餐快捷、方便,因此是非常受欢迎的。但是,食品业务应该设立比较高、比较严的门槛,同时消费者维权的便捷性也应该得到保障。
·食品,包括药品,具有行业的特殊性,因此必须有严格的监管介入,同时违法违规的成本也应该提高。
李晨玉:
·良心、责任心加上有效的市场监管、行业标准,对于维护食品安全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于食品安全的监管,消费者和政府“双管齐下”,可能会对食品企业发展更为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