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人民网健康卫生频道>>新闻要闻

县医院改革,钱从哪来?(聚焦·给公立医院算算账)

本报记者 叶 琦

2015年10月09日08:03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县医院改革,钱从哪来?(聚焦·给公立医院算算账)

  医院收入少没少?

  取消药品加成并降低检查费用,病人明显增多了,医疗收入增长,药品收入降低,药占比下降

  从2012年12月15日起,安徽统一执行新的医疗服务价格,重点提高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诊疗、护理、手术等项目价格,合理降低大型设备检查治疗价格。护理类价格提高50%,手术类价格提高20%,CT及核磁共振等大型设备检查费降低20%。设立诊察费,挂号费并入其中。

  安徽省物价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诊察费按普通门诊和专家(包括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门诊收取,具体标准为:西医普通门诊每人次35元,专家55元。中医普通门诊每人次40元,专家60元,急诊诊察费和住院诊察费按门诊诊察费一定比例上浮。诊察费列入医保政策支付范围,每次支付33元,其余部分个人支付。这也意味着,如果看普通门诊,个人诊察费最低只需掏2元。

  实行药品零差率,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直接受惠,长期服药的费用明显回落。肥东县人民医院内科主任李光来介绍,2014年,医院光药费就让利患者1112万元,大型设备检查费让利129万元,同时还实行新农合按病种付费和降“三费”、规范基本药物临床应用等。

  肥东县人民医院财务科负责人邵卫华介绍,取消药品加成并降低检查费用,带来最大的变化就是来看病的人明显增多了。2014年与医改前的2012年相比,业务收入有11.61%的增长,其中医疗收入增长26.56%,药品收入降低2.84%,药占比下降12.96%。原因在于当年门诊人次增加59.29%,住院人次增加9.75%,病床使用率增加18个百分点,平均住院日减少0.8天。

  数据显示,改革后安徽省县级公立医院门急诊人次增长10.97%,出院人次增长7.56%;体现医疗技术服务价值的护理费、手术费、床位费收入分别增长33.3%、17.6%和16.81%。来自安徽省卫计委的一份统计显示,2013年全省144家县级医院总收入同比增长8%以上。

  定远县总医院院长王远近就2015年上半年收入算了一笔账,省县财政补助、诊察费补助、提高手术护理费三项合计,医院共增加收入1819.7万元;药品零差率、降低大型医疗设备检查费用,医院减少收入1458.19万元。一入一出,医院的收入反倒增加了361.51万元。

  “医改后,医护人员的工资比以前至少提高10%至20%。”定远县总医院神经内科主任葛连云说,“医院硬件设施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医疗服务项目增加,服务范围扩大。”

  政府补偿减没减?

  实行零差率销售减少收入的25%部分,纳入省级财政预算和民生工程,每年安排补助资金直接拨付到县级财政,县级财政按月核拨至医院

  2014年,肥东县人民医院光药费就让利患者1112万元,平均每天让利30465元。全省144所县级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后,这部分钱怎么补?

  2014年9月23日,安徽省印发《关于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意见》,在“推进医药分开,建立健全运行补偿机制”一条中明确,县级医院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减少收入的25%部分,由省级财政依据确定的补助基数通过一般性转移支付给予补助,县级财政根据县级医院诊疗人次变动情况按规定审核落实补助资金,按月核拨至医院。75%的部分仍然通过收取门诊和住院诊察费予以补偿,诊察费标准和医保支付额度保持不变。

  安徽将县级医院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减少收入的25%部分,纳入省级财政预算和民生工程,每年安排补助资金2.51亿元,直接拨付到县级财政,县级财政按月核拨至医院。安徽省医改办一位负责人介绍,2013年,各级财政补助县级医院经费12.4亿元,比上年增长27.8%。

  邵卫华介绍,2014年,医院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减少收入1630.5万元,政府补助811万元;今年上半年医院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减少收入756.7万元,政府补助494万元。

  肥东县人民医院今年上半年收入合计8920万元,其中财政补助收入556万元;医疗收入4847万元,占54.34%;药品收入3150万元,占35.3%。今年上半年支出合计8446万元,收支相减还有474万元的结余。

  改革启动以来,安徽地方政府投入逐步加大。全省县级财政对县级医院的投入同比增长了44%。90%以上的县(市、区)还将县级医院离退休人员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下一步,安徽将继续提高财政保障水平,保障基本建设及大型设备购置等6项建设发展支出,并进一步理顺医疗技术服务价格,降低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价格,到2017年县级公立医院药品、耗材收入占医院总收入的比重控制在35%左右。

  安徽建立了药品采购机制,规范县级医院基本用药, 2012年底对县级医院药品全部实现省集中招标采购,中标药品价格比政府指导价平均下降36.6%,与集中招标采购前平均价相比,实际降幅达到10%左右。2014年,安徽又将包括县级医院在内的所有公立医疗机构高值耗材、大型医疗设备纳入省集中采购范围,进一步降低采购成本。

  延伸阅读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朱恒鹏——

  县医院财政补贴不能吃“大锅饭”

  2015年,全国所有县(市)的县级公立医院破除以药补医。医院由此减少的收入财政如何补偿?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朱恒鹏认为,建立财政补偿常规化机制,但县医院财政补贴不能吃“大锅饭”。

  我国的卫生财政投入体制实施的是“分级管理、分灶吃饭”,县级医院由县级财政补偿,建立财政补偿常规化机制,是县医院正常运营的重要保障。但是,我国一直缺乏明确的规则及标准。同时,也一直没有建立相应的绩效评估考核机制,历次政策调整均未提及相关内容。

  朱恒鹏认为,在没有事前规则和事后考评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在公立医院间分配财政补贴项目支出额度时,往往仅基于公立医院的公立“身份”,而不考虑其服务质量与服务效率,财政补贴成为公立医院的“大锅饭”,不奖优,不惩劣,财政投入的效率无从保障。

  (本报记者王君平整理)

上一页
 
分享到:
(责编:蔡熊更、刘婧婷)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