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突然发生的肿瘤,只有突然发现的肿瘤
防癌的真相(大健康观察)
本报记者 王美华
癌症是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一大类疾病的总称,在我国,最常见的癌症包括肺癌、乳腺癌、胃癌、肝癌、结直肠癌、食管癌、子宫颈癌、甲状腺癌等。
日前,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科普专业委员会、诺辉健康联合举办防癌科普活动,聚焦癌症防治知识,倡导高风险人群早防早治。
癌症为什么会发生
有人说“每个人身体里都有癌细胞”,这是危言耸听吗?
“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因为我们并非生活在真空里,每个人体内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发生了基因突变的异常细胞,这些异常细胞有发展成癌细胞的潜质。”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国际癌症研究院院长詹启敏指出,致癌因素十分复杂,包括化学、物理和慢性感染等外部因素以及遗传、免疫、年龄、生活方式等自身因素。大部分癌症是人体细胞在外界因素长期作用下,基因损伤和改变长期积累的结果,是一个多因素、多阶段、复杂渐进的过程,从正常细胞发展到癌细胞通常需要十几年到几十年的时间。
“大家不用过分担心,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已经形成了强大的免疫监控系统。”詹启敏强调,尽管每个人体内都有“前癌细胞”产生,但这些错误细胞会被修复、纠正或被消灭掉,发展成恶性肿瘤的情况是极少数。
“癌症发病率升高最大的因素是什么?是年龄的增加。如果活得足够长,每个人都可能得肿瘤。”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防癌科副主任张凯说,统计显示,癌症的发病率在四五十岁以后出现较大幅度增长,因此年龄增加是患癌最重要的因素,随着中国人均寿命不断提高,癌症发病率的提高也难以避免,对此要有清醒的认知。
如何预防癌症
癌症能预防吗?“当然可以。”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镜科主任王贵齐介绍,世界卫生组织提出,1/3的癌症完全可以预防,1/3的癌症可以通过早期发现得到根治,1/3的癌症可以运用现有的医疗措施延长生命、减轻痛苦、改善生活质量。
“癌症并不像大家想象得那么可怕。”王贵齐指出,通过远离烟酒、规律起居、合理膳食、保持健康心态等,就可以预防1/3的肿瘤发生。同时,有些癌症例如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宫颈癌等,在早期不仅可以治疗,还可以治愈。此外,通过规范化诊疗和多学科诊治,也能提高其他1/3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从来就没有突然发生的肿瘤,只有突然发现的肿瘤。”王贵齐强调,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多阶段缓慢的过程,就国内高发的食管癌、胃癌和结直肠癌来说,从身体正常到出现癌前病变、早期癌,最后发展到有临床症状的中晚期肿瘤,整个过程需要10到15年的时间,如果抓住这个时间窗口,及时做筛查进行预防,能在很大程度上远离肿瘤。
防癌怎么抓住“无症状期”
出现什么症状应该去做肿瘤筛查?
“几乎所有的肿瘤早期都没有典型症状,在我们自认为很健康的时候,就要主动进行早筛早诊,及时发现早期癌症和癌前病变。”王贵齐强调,高风险人群更需要重视早筛早诊,如果有肿瘤家族史,到40岁时无论有没有症状,都要主动做进一步的检查。例如,结直肠癌高风险人群有:饮食重口、多油低纤维,抽烟、经常饮酒、缺乏锻炼、超重和肥胖、年龄大于40岁、有肠道炎症史、有大肠癌的家族史等。
“当有症状再去就诊发现肿瘤,往往有50%的人失去了根治性治疗机会。”张凯说,要想获得根治性手段,就应该在无症状健康期去发现并治疗,特别是到了一定年龄或有高危因素的人群,要主动参加筛查。
“若有家族史,患肿瘤的概率会高一些。有5%—10%左右的患者会因家庭遗传而有这方面的缺陷,而90%以上的患者是因后天饮食起居的习惯、情绪管理不好等引起的。”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胰胃外科病区主任田艳涛指出,幽门螺旋杆菌是胃癌重要的致病因,它存在于感染者的胃液、唾液、粪便中,可通过口、手、不洁食物、不洁餐具、水源等途径传染,因此要大力提倡公筷公勺,“即便在家吃饭,也应使用公筷公勺,每个人最好用自己的固定餐具。此外,筷子的清洁、消毒、防霉也很重要,建议每三个月更换一次。”
什么癌前病变需重视
“为什么很多肿瘤患者治疗效果不佳?重要一点就在于‘晚’字。”王贵齐指出,癌症的治疗效果和生存时间与癌症发现的早晚密切相关,发现越早,治疗效果越好,患者生存时间越长。
有的患者每年都进行体检,等发现癌症时为何仍然到了中晚期?张凯指出,一些常规的健康体检难以发现早期肿瘤,因此要定期进行更有效的防癌体检。目前肺癌、乳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这六大肿瘤,包括宫颈癌以及泌尿生殖系统肿瘤,大部分都有确切的筛查手段和适宜技术。比如肺癌,可以选择胸部低剂量螺旋CT,乳腺癌可以选乳腺触诊+钼靶+超声进行筛查。
哪些病变是癌前病变?“很多人说息肉就是癌前病变。息肉是消化道黏膜上隆起的物质,可能是有炎性的,也可能是肿瘤性的。”王贵齐指出,肿瘤息肉分良性、恶性,若是炎症息肉,它发生肿瘤的概率很低,可以不做切除;若是肿瘤性的病变,尤其是进展的腺瘤,它发生癌变的概率非常高,需要进行规范的治疗。
一提到胃镜、肠镜检查,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不方便、不舒服。“先要明确一点,并不是胃肠道不舒服的人就都要去做胃镜、肠镜。现在我们有非常有效的分层技术,可以通过初筛先来判断是否需要去做胃肠镜。”王贵齐介绍,比如有问卷调查,有便潜血检测、基因检测等无创技术,这些老百姓居家就可以检测,不需要到医院就能知道自己是不是高危人群。如果初筛发现确实是高危人群,这时候再去医疗机构进行胃肠镜的精筛诊断和治疗。
- 人民健康APP
- 人民好医生APP
热门点击排行榜
联系我们
人民健康网微信 微信号:rmwjkpd 公众号:人民网健康 |
人民健康网微博 微博昵称: 人民网健康卫生频道 |
电话:010-65367951 邮箱:health@people.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