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金台养生园

秋冬季节如何稳定高血压?遵守两大原则

2019年11月07日07:24 来源:人民网-人民健康网

编者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成为我们最关注的话题。什么才是健康的食品?生活中如何预防身体的疾病?这都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人民健康网推出《金台养生园》栏目,为您盘点最养生的生活方式,带您走进健康园地。

秋冬稳定高血压两个原则

原则一: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即变防衰。未病先防,即还没有高血压病时就要先预防;已病防变,即已有高血压病,要防止后面带来心脑肾以及动脉硬化更进一步的病变;但如果是已经合并了心脑肾病变的病人,就要即变防衰,防止器官功能衰退,如肾衰竭、心功能衰竭等。

原则二:综合防治。综合防治分为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即“淡、静、松、动、眠”。

淡:饮食一定要清淡。控盐是防治高血压病最主要的任务之一,比吃任何药都重要。

静:心情要平静。高血压病人往往性格偏急躁或者从事高危岗位工作者,如消防队员、刑警等。除了工作,回归正常生活后,心情一定要保持平静,有助预防和治疗高血压病。

松:情绪要放松。要做到发自内心的放松,而不是表面放松。

动:要运动,方式因人而异。如果年纪大、体重比较重,爬山容易损伤膝关节,血压也难降低,最好方法就是平地快走。一般来说,男性保持10分钟/公里,女性12~13分钟/公里,这样每天坚持走3~5公里就相当于坚持30~50分钟的快走。通过临床统计发现,每天坚持快走,血压至少能降8毫米汞柱。通过运动,有很多病人不仅血压下降了,体重减轻了,体质增强了,睡眠也好了。

眠:很多高血压病人得病之前都有不良习惯,如长期抽烟、喝酒、熬夜等,特别是熬夜容易引起内分泌紊乱,是血压升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建议高血压患者至少每天晚上11点前必须睡觉,因为晚上11点到凌晨1点是一天当中的“阴中之阴”,特别是到冬天,那是寒中之阴,往往最容易伤身。

超过35岁,看病首诊要测血压

如何正确“定期测量血压”?

首先18岁及以上成人:定期自我监测血压,至少每年测量1次血压,关注血压变化。

其次,七类人群,“定期”就意味着“经常”:超重或肥胖、高盐饮食、吸烟、长期饮酒、长期精神紧张、体力活动不足等高血压高危人群和血压为正常高值者(120-139/80-89mmHg),需经常测量血压。

第三,35岁以上:医疗机构对35岁以上首诊患者测量血压。

第四,高血压患者:应在家庭开展自测血压和自我管理,血压达标且稳定者,每周自测血压1次;血压未达标或不稳定者,应增加自测血压的次数。

特别提醒:测量血压,推荐使用经过国际标准认证合格的上臂式全自动电子血压计。

怎么才算诊断为高血压?

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血压测量,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可诊断为高血压。

有规律的家庭血压测量,提倡使用上臂式全自动电子血压计,家庭血压测量值判断标准不同于诊室血压,家庭血压读数≥135/85mmHg被认定为高血压。

日常生活如何有效预防高血压?

1.坚持运动:经常性的身体活动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如健走、游泳、太极拳、家务劳动等,活动量一般应达到中等强度。

2.限制食盐摄入:高盐饮食显著增加高血压患病风险,成人每天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

3.减少摄入富含油脂和高糖的食物,限量使用烹调油,多吃蔬菜和水果。

4.少吃快餐:尽量在家中就餐,可利于控制脂肪、盐和糖的摄入量。

5.戒烟:吸烟有害健康,吸烟者应尽早戒烟。

治疗有哪些“患者须知”?

1.绝大多数患者需要长期和规律地服用降压药,降压治疗要达标。

2.降压治疗的血压目标:一般高血压患者,血压降至140/90mmHg以下,合并糖尿病或慢性肾脏疾病的患者应降至130/80mmHg以下; 80岁以上患者降至150/90mmHg以下。冠心病患者的舒张压低至60mmHg者应谨慎降压。

3.大部分高血压属于原发性高血压,一般不能根治,需要长期服药治疗。不盲目相信非法广告或伪科学宣传,不能用保健品、保健理疗或食疗替代降压药治疗。

4.大多数高血压是可以控制的,控制不佳者应及时就医。

注意!老年人的高血压有点特别

压差大。老年高血压以收缩压升高为主,压差比较大。这是因为,他们各器官呈退行性变化,尤其是心血管系统,动脉硬化明显,几乎成了无弹性的管道。心脏射血时,主动脉不能完全膨胀,动脉内骤增的血容量得不到缓冲,导致收缩期血压增高,而舒张压相对较低,脉压差进而增大。

波动大。老年高血压波动较大,一天中忽高忽低,特别是收缩压。这主要由于老年患者血管压力感受器敏感性减退所致。因此,在采取降压药物治疗期间,不能以1次测量结果衡量血压是否正常,应每天至少测2次,且随时不舒服随时测,并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

可能是假性的。老人由于动脉硬化,容易出现假性高血压现象。这类患者对降压药物耐受性较差,更易导致严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应注意鉴别。假性高血压发生率并不高,但随着年龄增长,发生率有增加趋势。因此,对于周围动脉很硬,血压又很高,但不耐受降压治疗,服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时会出现严重并发症的患者,若未发现明显的脑、心、肾等重要器官损伤表现,应考虑假性高血压。

体位性低血压多。老年高血压易受体位变动影响,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率较高,特别是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中更易发生。体位从平卧到坐起,或从蹲到站,血压会突然降低,出现头晕、昏倒,这与压力感受器敏感性减退也有关系。因此,应慎用会引起体位性低血压的药物,如哌唑嗪、特拉唑嗪等。必须应用时,可在晚上临睡前服一次,如无明显反应,再改成白天服,而且应从小剂量开始。

并发症与合并症多。老年人由于生理机能减退,患高血压后容易引起心、脑、肾的合并症,如心绞痛、心梗、脑卒中、肾功能不全等。此时需要特别注意,不要应用加重合并疾病的药物。

用药时易抑郁。老年人神经系统功能较低,用药期间更易发生抑郁症。因此,应避免选择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抗高血压药物,如可乐定、甲基多巴等。对有抑郁倾向的患者,脂溶性β受体阻滞剂,如倍他乐克也应慎用。

血压控不好,脏器会报警

在很多情况下,高血压对人体的影响就像“温水煮青蛙”,开始一段时间病人可能并未感到不适,但机体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下,会慢慢给脏器带来损害。

心慌、胸闷,心脏在“诉苦”。如果高血压患者出现心慌、胸闷、胸痛、下肢水肿等症状,说明心脏已经出了问题。血压长期处于较高水平,会导致心脏扩大、心脏电活动紊乱,逐步引起心脏舒张、收缩功能减退。此时,患者会出现心悸、心律不齐,还可能因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而出现活动后胸闷、胸痛等症状。因此,高血压患者出现上述症状,要尽早到医院做心电图、心脏彩超等检查,必要时还要做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明确有无血管狭窄、堵塞,避免发生严重后果。

眼皮肿、夜尿多,肾在“呼救”。高血压患者如果发现眼皮肿、夜尿增多,或血尿、泡沫尿,说明肾脏功能出了问题。肾脏是我们身体的“净化器”,其功能减退与长期高血压导致肾小球动脉硬化、肾脏滤过功能下降有关。此时,除了进一步控制血压外,要及时到医院做尿常规检查,了解有无尿蛋白,还要做肾脏彩超,看肾脏结构是否出现异常。

两臂压差大,动脉在“抱怨”。每个人的双上肢血压都略有不同,身体健康者差值可达5~10毫米汞柱,但高血压患者若出现两臂血压差很大,或走路时间长了下肢疼,休息后好转,说明上肢或下肢动脉已经硬化,甚至狭窄、闭塞。这与高血压长期控制不佳,合并外周动脉粥样硬化有关。此时,患者应尽快到医院做血管超声、增强CT、血管造影检查,明确堵塞部位,尽早采取相关治疗。

头晕、身体发麻,脑血管在“挣扎”。如果高血压患者突然出现头晕、视物模糊、上下肢运动障碍或麻木、言语不清等情况,说明脑供血出了问题,影响到大脑功能,发生了脑中风。这是由于血压长期过高,令脑血管堵塞或破裂所致。家属应立即拨打120,方便医生尽快给患者进行头颅CT检查,做好溶栓治疗或介入取栓治疗的准备。

高血压控不好伤眼底

眼睛不仅是心灵的窗户,更能反映高血压患者的病情,通过观察眼底可判断高血压的病期、类型和预后。如果患者不重视,高血压会慢慢通过四步破坏眼底。

第一步:刺激小动脉变细。血压长期持续性升高,可引起视网膜的一些病理性改变。在反复的高压刺激下,视网膜小动脉早期会稍有狭窄和轻度硬化,患者可能出现视力减退、眼前有黑影等情况,其他均无异常。若此时患者及时发现并加以重视,经药物治疗控制血压,视网膜血管可逐渐恢复正常,不会发生永久性改变。

第二步:小动脉持续硬化狭窄。如果血压长期增高,发展到一定阶段,视网膜会进一步发生改变,动脉持续狭窄,视网膜动脉硬化明显,动脉会出现“银线反应”, 动脉管径狭窄不均,并有动静脉交叉压迹现象。

第三步:出血、渗出和水肿。随着病情发展,血压急剧增高,可出现视网膜水肿、出血和渗出,这种情况就是高血压动脉硬化性视网膜病变。

第四步:视力严重受损。如果伴有视神经乳头水肿、出血较多,会进入玻璃体或渗出物沉积于黄斑部,眼底会出现放射状腊样小黄点。此时,可引起患者视觉障碍,如视物不清、变形或变小。

如何正确测量血压

正常人一天当中血压是有起伏波动,人在睡眠时血压最低,静静地坐着时血压则保持平稳。紧张、吸烟、谈话和饮咖啡会令血压升高,饭后、运动后、安静阅读时血压则会下降。因此,要准确量度血压,在量血压前一小时不应服食药物和进食,测量前30分钟内禁止吸烟、饮咖啡或茶等,更应该提前排尿,避免忍尿,膀胱脤满会令血压升高。测量血压前,宜先静坐在温度适中的房内5分钟,在安静的状态下,同一时间,测量同一上肢,这样调整药物时比较准确。

无论男女和是否有高血压病,一般是测量右上臂血压,因为血压的标准制定也是根据右上臂血压结果制定的,大多通过右侧上臂进行测量。测时,手心向上自然放松,将血压计手腕带下方放置在储存盒或软垫上,并使手腕带位置与心脏同高,不能过高或过低。如右侧曾患血管畸形、大动脉炎、偏瘫或左侧测量值高于右侧,建议测量左侧,以高侧测量为测量结果。初次测血压的人,可以选择左、右上臂血压都测,以获得准确的血压,等相对明确哪个手臂血压高了,就只测高侧的上臂血压。

量血压坐着还是躺着?

早上测血压,应该坐着还是躺着?这个问题很重要,因为姿势不同,对血压测量结果有影响。建议行动不便的老人,卧位和坐位都测一次,如果差别不大,则以坐位测量值为准。坐位时,肱动脉更接近心脏水平,血压相对更准。

有一些高血压患者没有症状,从不知道自己血压高,直到出现并发症后才去医院。高血压对血管、肾脏、心脏等靶器官存在长期威胁,它是一个需要长期管理、定期监测的疾病。建议选择长效降压药,缓和、平稳降压。日常血压管理要有个“监测笔记”,包括清晨进食前、三餐后、睡前的血压,把监测数据带给医生,据此调整降压药用法、用量,达到精准治疗。很多心脑血管事件发生在清晨,控制好清晨血压,就能减少心脑恶性疾病的发生。(人民健康网综合自生命时报、广州日报、中国中医药报)

☆推荐阅读☆

咸多伤肾、辛多伤肺 口味决定你的五脏健康

百病之源!肥胖的九大危害,你知道几个?

控血糖、防血栓 这些食疗助手“手艺”精湛

到了秋天为什么容易咳嗽?教你对症拆招

健身你做对了吗?六种错误锻炼加速衰老

小窍门:住高楼怎么晒被子?浴室污渍咋去除

入冬前先给脏器洗个澡 冬季养生从"不"始

(责编:许晓华、李轶群)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