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全民急救意识与急救技能,应将自救互救安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有计划有组织地推进。
假如一个人在你面前突然倒地,神志不清,心跳骤停,应该怎么办?相信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跟我一样,一定是拨打120,然后等待救护车的到来。殊不知,医护人员到达时,大多已经错过了急救的“白金十分钟”。只有提高大众的急救意识和急救能力,才能在突发的自然灾害、事故和急症发生时,更好地保护自己、帮助他人。
每年的10月10日是“急救白金十分钟——全国自救互助活动日”,在刚刚过去的第七届活动日上,全国不少地方都举行了各种活动,向广大市民普及自救互救及心肺复苏、自动体外除颤器(AED)使用、解除呼吸道梗阻以及止血、包扎、固定等急救技能知识。这说明急救意识与急救技能正在逐渐引起重视和普及,值得庆幸。
目前,我国在急救意识和急救技能的普及上存在着短板。从数据统计上来看,我国急救普及率不足1%,只有在大城市的某些人群可以达到5%~10%,与国外25%~70%相比,差距很大。有研究表明:我国院外心脏性猝死生存率不到1%,而国外先进水平可以达到10%~30%。这也跟急救技能的普及不足有很大的关系。心跳呼吸骤停病人,在4分钟能得到心肺复苏救治,存活率可达50%;4至6分钟内救治,存活率有10%;超过10分钟,病人几乎救治不了。遗憾的是,操作并不复杂的心肺复苏术,普通人会用的极少。作为心脏急救器械中的“傻瓜机”,AED(自动体外除颤器)能成倍提高心肺复苏抢救成功率。可是,这一设备目前在我国的普及率非常低,仅有首都机场、上海一些地铁和极少数的奥运体育场馆里有。而因为很少有普通民众会用,这个仪器的使用率几乎为零。
在遇到突发事故、灾害和急症患者时,不少人都会挺身而出,但是,仅有爱心是不够的。急救技能的缺乏,可能让爱心与善意力不从心。忙乱中采取了错误的施救方法,非但救不了人,还可能导致伤病患者病情雪上加霜,好心办坏事,甚至危及到自身安全。比如,需要平躺的骨折患者,也许在送医院的过程中会加重病情;脑溢血的病人,因为摇晃而加重出血;每年夏天也都会发生为救溺水者而自己遇险的不幸。由此可见,急救技能和急救素养对于个人、他人和社会来说都至关重要,具备一定的应急急救常识和技能,也是国民素质和文明程度的体现。
提高全民急救意识与急救技能,应将自救互救安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有计划有组织地推进。除了利用大众媒体做好宣传之外,还应该对警察、司乘人员、服务员、保安等最容易面对急救状况的重点人群展开培训。日前,广州应急志愿服务联盟首次招募167名应急服务志愿者,接下来还将对志愿者进行统一的培训、演练与考核。通过志愿者来扩大急救力量,也是很好的办法。
急救意识不妨从小培养,可以在学生中开展应急急救常识培训。事实上,在全国“两会”上,已有全国政协委员提出过应将自救互救安全教育和心理教育纳入中小学课程的建议。这一建议在一些地方也已有实践。《义乌市编中小学应急救护教材》已于本月起在义乌各中小学投入教学,并将作为学生期末考试的内容。希望越来越多的地方能加入进来。
此外,还可以通过建生命安全体验馆和应急训练基地,定期举行各种活动,让更多民众能够通过亲身体验,学会急救常识。只有普及急救技能,爱心才能有序绽放。(谭敏)
英营养师盘点10种让人“越吃越饿”的食物 英国知名营养师在近日的研究中列出了10种最容易让人“越吃越饿”的食物,其中典型的“罪犯”包括薯片、含酒精的饮料和甜点。此外,有些餐点之间的“健康”零食并不能让我们获得饱腹感。 【详细】
舌头发黑、尿液粉红?食物带来的“吓人”反应 舌头发黑发紫、尿液呈现粉红色、脸色比以前黄了……当突然发现身体出现这些症状时,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怀疑自己中毒了,还是得了不治之症?不要害怕,这些变化有可能是食物带来的。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