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宿州9月25日电 (曾璇) 国家食药监总局“走基层· 湖北安徽行”活动于9月24日抵达此行的最后一站安徽省宿州市砀山县。在素有“世界梨都”之称的砀山县,探访了这里食药监管工作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砀山物产丰富,据了解,年产各类水果达到30亿斤,其中砀山酥梨约15亿斤,这里已经初步形成了以水果加工产业链为纽带的企业群和块状经济。
砀山县县委书记王广敏说:“砀山拥有近百万亩连片果园,年产各类水果30亿斤,水果是县里最大的资源,也是全县未来发展的最大本钱和依托,坚持做大做强做优果蔬加工,是砀山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而保持这份‘源泉’清流不断的最关键因素就是食品安全。砀山有这么多水果加工企业,有这么多果农,如果水果的安全、食品的安全得不到保障,出现了问题,哪怕只是一家一户的问题,也会影响整个砀山水果加工产业链的形象和声誉,会对该县的未来发展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因此必须牢牢把控食品安全。”
在“走基层”活动湖北安徽行系列报道中曾提及安徽省食药监管措施的颇多亮点和新意,同时媒体团也走访了下辖的多个市、区一级的食药监管部门及当地企业,那么在维护食药安全路上的“最后一公里”,即最贴近百姓的县城、乡镇的基层食药监人们做出了哪些努力呢?
带着这“最后一公里”的疑问,媒体团来到了砀山县食药监局。据了解,按照“一镇一所”的原则,该局在各镇(园区)成立了15个食药监所,承担本区域食品药品监管和行政执法工作。在农村行政村和城镇社区设立基层食品药品安全管理员、宣传员、协管员、信息员(即“四员”),初步建立起以县级食药监管部门为主,镇(园区)食药监管所和村级食品药品监管“四员”为辅的三级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在最后一公里架起了一道“食品安全防线”。
砀山县食药监局局长李峰告诉人民网记者,砀山县水果资源丰富,因此信息员的工作十分重要,一般信息员的工作会由各村委会副主任担当,提供和搜集各类有关食品药品安全的信息,比如当发现有村民私自进行水果加工,即家庭小作坊形式进行经营,将会及时报告给所在的食药监所,这是从最开始的源头上减少食品安全隐患。
他同时表示,县里还有不少已经形成产业链条的生产大户,对于这些生产大户以每个月为周期,在周期内再采取不定期抽检的方式,“‘突击抽检’才更有利于发现问题并及时遏制住问题,食品安全对于水果生产加工企业来讲绝对不是一件小事。”李峰说。
此外,砀山县食药监局也建立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实施风险分级监管。根据砀山县委县政府提供的资料,砀山县现有食品生产企业80户,持证餐饮单位658家,食品经营主体4500余户,其中:食品批发(代理商)260余户,食品经营企业398 户,食品安全示范店129户,均已一户一档,建立信用档案。
同时,砀山县食药监局制定了《砀山县食品生产企业风险分级监管实施方案》、《砀山县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将食品生产企业风险等级定为四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量化等级定为三级,执法人员依据企业风险等级确定监督检查的重点和次数,风险等级较高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和餐饮服务单位,每年至少检查4次。一旦检查发现问题,将追踪整改情况,不限检查次数,直至整改到位,确保食品安全。
王广敏在带领媒体团进行参观时,曾意味深长地说:“食品安全对于这个县来说真的是太重要了,甚至可以用‘命脉’来形容,因为这里几乎家家户户都在从事与水果或水果加工产业相关的事业,如果这里哪怕是一家、一户出`现问题,影响和危害到的将是整个县城人民的经济利益、整个县城的声誉和形象以及整个县城的未来发展。”
“走基层· 湖北安徽行”活动至此已接近尾声,活动辗转七天,途经两省、七市、十余个区县乡镇,就是为了还原最基层、最真实的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因为食品药品安全不仅仅是“梨都”的命脉,它也是每一个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从业者的“命脉”,更是从业者们肩上沉甸甸地对百姓的责任和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