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7月12日电 为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2010年以来,河南省息县推进农村医疗卫生改革,从解决“过度检查、过度用药”入手,实施临床路径下按病种、病情分类综合支付,根据临床路径实施协作医疗,对病人实行全程健康管理,初步探索出农村卫生改革新模式。
河南省息县爱卫办主任吴峻介绍,由于县域经济发展滞后,加之医疗卫生体制不健全。在医改启动前的2009年,息县医疗卫生状况堪忧,呈现出医疗卫生基础设施滞后,医疗技术人员较少,业务素质、服务能力较低。部分群众有病不愿留在当地医院治疗,基层卫生资源浪费严重。同时公立医院逐利性较强,医疗费用日益高企,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突出。
为此,河南省息县重点实行政府购买公共卫生服务、综合支付制度改革和协作医疗,从筛选改革病种,制定本土化临床路径;合理分组、谈判支付费用;研发信息系统,提高监管效率;协作医疗;和绩效考核五个方面探索卫生改革新模式。
例如,对县、乡两级医疗卫生机构前3年新农合住院病种、人次和费用进行统计分析,按照疾病谱顺位,优先选择常见病、多发病、治疗方案明确的病种,确定纳入改革的病种范围,先易后难,梯次推进,逐步扩大病种数量。目前,纳入改革的病种从最初的31个达到379个,基本涵盖了常见病、多发病。
在谈判支付费用方面,根据每个病种的临床表现轻重,制定A、B、C三组路径,A组针对临床表现单一的疾病,患者比例控制在70%以上;B组针对有较严重的合并症,患者比例控制在20%以内;C组针对病情非常复杂或出现严重并发症,原则上控制在10%以内。患者分组由首诊医生负责,科室主任和医院首席质控员审核确认。各病种A、B组医疗费用实行定额管理,C组实行按项目付费。
息县实施的临床路径管理按病种付费的举措,破除了公立医院逐利机制,提高了报销比例,降低了就医费用。该县新农合县级按病种起付线定为400元,按80%的比例报销;乡镇起付线定为100元,按95%的比例报销,2016年按病种分级诊疗的病种取消起付线。起付线比其他同级医院低100元,理论补偿比高5%,实际补偿比高4%,切实减轻了群众的就医负担。以急性阑尾炎为例,改革前,在该县人民医院住院需要花费3400元,扣除报销,需要患者自付1180元,实施综合支付制度改革后,病人只需交押金自付900元,住院费用由原来的3400元降低到现在的2900元,平均比周边县区低了456元。
“通过改革,病人流向更加理性有序,甚至有越来越多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舍近求远,回到息县看病就医。大病到医院、小病到基层、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新格局已经初步形成。”吴峻说。(王宇鹏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