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人民网健康卫生频道>>新闻要闻

调查:谁让老人掉入保健品营销陷阱?

肖桂来

2015年12月21日09:22    来源:广州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爸妈痴迷保健品怎么办

老人多年以来购买的保健品堆积如山。广州日报记者陈忧子摄

一位女儿对保健品营销的“控诉”——

近日,本报记者收到天河区读者黄女士的“求助信”。黄女士在信中称,父母沉迷于购买各种保健品,已经严重成瘾,这让她很无助。“家里保健品都堆成了小山,父母每月至少1.5万元的退休金几乎都拿去购买保健品,现在还欠了保健品公司一些钱,还停不下来,我该怎么办呢?”

是什么让老人掉入保健品营销陷阱?就此,记者展开调查。

近日,记者收到天河区黄女士的一封信,诉说她的父母沉迷保健品,不但退休金几乎花光,还欠下了一些钱。

信件上说——广州日报记者:“爸爸今年85岁,妈妈今年77岁,爸妈是广州某高校的退休老师,购买保健品已严重成瘾。父母每月至少1.5万元的退休金几乎都拿去买保健品了,现在还欠了保健品公司一些钱。我尝试了各种方法,都阻拦不下,希望你们能帮助我……现在家里保健品已堆成了小山,100多平方米的房子,其中两间卧室已经不能进人,厅里坐的地方都没有,都被保健品占据了……父母一直吃保健品,身体却每况愈下。爸爸现在越来越瘦了,医生多次提出爸爸营养不良。他们的工资不少,可宁愿省钱买保健品,也坚决不肯请保姆。老人家的养老问题让我很担忧。”

家中保健品数十种

黄女士是独女,与父母分开居住。昨日,记者来到位于天河区五山的黄女士父母家中探访。一进屋就被堆积如小山的保健品惊呆了:客厅和各个房间的角落里都是保健品。盒装的、瓶装的,穿的、用的,像一座小山,占去半间屋子。不少保健品价格不菲,要价上万元甚至数万元。“这次妈妈拿回了两盒‘马来海燕窝’。五千元两盒。”黄女士说,自己一看,这不是燕窝,分明就是海草。

黄女士说,两位老人的存款都拿去买保健品了,“没钱,就向亲戚借,亲戚不借,他们就赊。”黄女士说。

“讲座笔记”充斥伪科学内容

在黄女士父母家,记者还看到各式健康类书籍、宣传页,其中包含很多伪科学内容。例如,一本健康书籍封底推荐语这样写道:决定人生死的不是患病的轻重,而是人自身元气的存亡。元气足,病重也能康复;元气弱,小病也能要人的性命。

在黄女士母亲的讲座笔记上,记者还发现这样的话:“儿孙自有儿孙福,后辈的事情,我们不要管。法律规定后辈对老人有赡养责任,到时有法律保障,我们有吃有穿有看病钱。”

“这些讲座都是给老人‘洗脑’,目的就只有一个:让他们舍得钱,痛快掏钱来买保健品。”黄女士说。

投诉商家,就要自己取证

“有媒体说,老人家这一现象是儿女关心不够,但我并不完全认同。我虽已出嫁,但是与父母住得很近,每星期都能回家看望父母5次以上,以前妈妈要出去哪里,都会电话告诉我,现在却躲着我,怕我唠叨她又买保健品。”黄女士说。

为了阻止父母继续购买保健品,黄女士已多次报警,“但民警说,如果采取措施,当事人就要提供一些证据。例如拿保健品去找质监部门做化验,证明它成分普通,价格虚高,销售欺诈,否则很难处理。去消委会投诉,也要求举证。”黄女士说,作为普通市民,哪里有这么多精力去做专门化验?每次报警无效都助长了父母对于保健品的沉迷。“有一次母亲说,警方都没说这违法,说明这不是什么欺诈。”这让黄女士很无奈。

■揭秘

先洗脑后推销

制定策略

记者调查了解到,为了将保健品顺利推销给老人,保健品销售商看准老年人空虚、寂寞及贪小便宜的心理,制定出一系列针对老年人的策略,让老人一步步掉进保健品营销的陷阱,不能自拔。

免费体验

许多保健品公司业务员会在街头派传单,传单上都写着有免费的东西拿,或称有免费的早茶。有些公司还会请老人做健康体验,为老年人洗脚、热疗膝盖等。取得老人的初步信息与信任。

打亲情牌

对于一些“潜力客户”,保健品公司业务员会打亲情牌。每天早上来接他们去参加活动,每天都有年轻小伙或者年轻女孩到家里“嘘寒问暖”,陪老人聊天,给老人洗脚。“一次,母亲生病了,家人没时间陪护,却有两个业务员天天来陪护,又是捶背,又是捏脚,嘴巴又甜。老人觉得,业务员比儿子女儿还孝顺。”黄女士说。

会议销售

经过第一、二招的前期铺垫,销售商就露出了最终面目。保健品公司会在高端会议厅举行讲座,号称邀请到“中央保健局”医生、保健大师现场宣讲,推出购买大优惠。“一次母亲说听了一位号称给中央领导看病的大专家的讲座,专家跪地拜老人,不少老人感动流泪,母亲买了1万元保健品。”黄女士说。

重点客户

黄女士说,这些保健品公司还利用老人的荣誉感来发展金牌会员,以培育“重点客户”。“一次,妈妈抛下病床上的父亲不管,打车去一家保健品公司领回一张证书,说是被授予健康顾问团副团长。现在妈妈已是许多公司的资深会员了,到处游山玩水,还有些讲座邀请他们当嘉宾,坐到台上去。”黄女士说,这些策略都让爸妈更深一步地掉入保健品营销陷阱。(文/广州日报记者肖桂来)

 
分享到:
(责编:许心怡、聂丛笑)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