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人民网健康卫生频道>>新闻要闻

我国胖男生首次遗精年龄提前 中学生多不知肥胖危险因素

2015年09月28日08:01    来源:北京青年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我国胖男生首次遗精年龄提前 中学生多不知肥胖危险因素

  预防肥胖,家长对儿童视屏行为监督更重要

  儿童超重肥胖与高能量和高脂肪膳食、体力活动不足和静坐行为时间过长等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针对儿童视屏行为-看电视、玩电脑和电子游戏机等,和家庭因素与儿童BMI(体质指数)的关系研究,结论是:儿童BMI与父母限制儿童视屏行为时间有关,与父母经常告诉儿童视屏行为的坏处无关。父母经常告诉儿童视屏行为的坏处是父母对儿童关于视屏行为的教育途径之一,这也间接说明家长对儿童的教育对儿童BMI的作用不如家长对儿童行为的监督。因此,在预防和控制儿童肥胖时,需要家长配合监督儿童的行为。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妇女与儿童青少年卫生学系副主任、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副所长王海俊教授介绍,这项研究选择北京市某城区12所小学7~11岁共1846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学生进行身高、体重测量,计算BMI。通过问卷调查学生的视屏行为时间及其相关的家庭因素。

  研究结果表明,在男、女生当中,儿童BMI与父母限制儿童视屏行为时间有关。与父母不限制或限制儿童视屏行为时间>=120分钟/天相比,父母限制视屏行为时间<120分钟/天儿童的bmi较低。因为父母限制儿童视屏行为时间对儿童bmi产生显著作用,科研人员还采用中介作用模型分析了父母限制儿童视屏行为时间是如何通过影响儿童视屏行为而作用于儿童bmi的。研究结果发现,父母限制儿童视屏行为时间通过减少儿童视屏时间而对儿童bmi产生作用,父母限制儿童(男生)视屏行为时间有13.67%通过影响儿童视屏行为时间而作用于儿童bmi,父母限制儿童(女生)视屏行为时间有22.11%通过影响儿童视屏行为时间而作用于儿童bmi。说明父母限制儿童视屏行为时间越少,儿童的视屏行为时间越少,进而影响儿童的bmi。但研究结果也表明,无论是男生或者女生,父母限制儿童视屏行为时间只有一部分是通过影响儿童视屏行为时间而作用于儿童bmi,说明父母限制儿童视屏行为时间还通过其他途径影响着儿童的bmi,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所以,通过本研究能帮助理解父母限制儿童视屏行为时间对儿童bmi的作用机制。

  王海俊强调,本次调查结果提醒家长,儿童肥胖的预防和控制工作需要多方面的配合,包括家长监督儿童的行为,如限制儿童看电视和玩电脑的时间,以减少儿童的静坐时间。

  综合干预可以有效预防儿童青少年肥胖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科研人员采用“学生-学校-家庭”社会生态模式,对儿童青少年肥胖进行干预。观察和评估干预效果,发现短期内可以改善腰围、腰臀比(WHR)等中心性肥胖指标干预有效,干预效果女生优于男生,乡村优于城市,小学优于中学,可以作为一种有效干预手段推广使用。

  据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陈天娇副教授介绍,该研究利用社会生态模型理论,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式抽取调查对象,将北京市房山区学校分为城市小学、乡村小学、城市中学、乡村中学各4所,各选取2所学校7~18岁的学生为干预对象进行3个月的干预,另2所学校学生为对照。3175学生参加两次体检,其中干预对象1661人。干预措施分别是:学生层面,利用健康教育课、肥胖指导手册、主题班会向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利用饮食运动行为记录表的方式督促行为;学校层面,确保和利用大课间等提高学生体育活动时间、举办“健康饮食快乐运动”活动月、组织各种体育竞赛活动、征文征画活动、张贴海报、校园拒绝零食与含糖饮料、组建可爱嘟嘟训练营等;家庭层面,利用家长讲座、分发宣传手册、倡议书等方法进行健康教育,并鼓励给孩子情感、环境和物质支持。

  结果显示,干预可以整体改善超重肥胖,未干预组超重肥胖发生风险是干预组的1.12倍,有显著性;干预可以降低腰围、腰臀比(WHR)等中心性肥胖指标,排除性别,年龄和城乡因素影响,干预可使干预组比非干预组腰围降低0.63cm,WHR降低0.02,有显著性。女生未干预组超重肥胖发生风险是干预组的1.18倍,干预组比非干预组腰围降低0.52cm,WHR降低0.02;男生未干预组超重肥胖发生风险是干预组的1.08倍,干预组比非干预组腰围降低0.73cm,WHR降低0.01。城市学生干预组比非干预组WHR降低0.01,乡村学生降低0.02,乡村学生未干预组超重肥胖发生风险是干预组的1.43倍。小学生干预组比非干预组WHR降低0.02,中学生降低0.02,小学生未干预组超重肥胖发生风险是干预组的1.21倍。干预效果女生优于男生,乡村优于城市,小学优于中学。

  陈天娇指出,“学生-学校-家庭”社会生态模式显示非超重肥胖学生的腰围、WHR均有所改善,超重肥胖学生营养状况改善比例干预组(15.1%)大于对照组(8.6%),说明干预不仅对非超重肥胖学生有效,对超重肥胖的学生更有效。因此,在对全体学生进行干预的基础上,对超重肥胖学生进行加强干预的方法是有效的,这为适合全学校学生参与的肥胖干预措施的实施提供了依据。同时,本研究在国内首次对干预对象的人群特征进行了分析,为今后的预防工作提供了依据。文/付东红(北京大学医学部)

上一页
 
分享到:
(责编:许晓华、刘婧婷)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