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倪永付:用检测技术保障百姓“舌尖安全”

2022年11月29日08:22 来源:科技日报

近日,实验室里,青岛海关所属济宁海关综合技术服务中心的高级工程师倪永付正在进行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研究,确保食品安全。他告诉科技日报记者:“该项技术如能研发成功,将提高检测效率,降低食品安全监管成本,为社会提供优质安全的食用农产品。”

“事关安全,都是大事,我必须用心去做。”这是倪永付心中的信条。自2008年开始从事食品安全检测工作的那一刻起,他一直兢兢业业地用检测技术保障着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2011年,山东省济宁市特色出口水产品微山湖小青虾被检测出呋喃西林代谢物。出口企业被认为在养殖小青虾的过程中使用了禁用药物,产品出口受到严重影响。

“不对,不应该出现这种检测结果。”倪永付得知这一情况后,主动放弃周末休息时间,多次将从备案基地取来的小青虾样品分别制样,按虾头、虾壳、虾肉反复进行实验研究。结果发现,小青虾在没有使用任何硝基呋喃类药物的情况下,仍能检出呋喃西林代谢物。其中,虾壳含量最高,其次是虾头,虾肉含量最低。

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经过反复的思考和查阅资料,倪永付推断呋喃西林代谢物存在内源性,即小青虾自身能够产生呋喃西林代谢物。如果在检测过程中根据呋喃西林代谢物检测结果,就简单地断定使用了禁用药物,有失客观。

倪永付的实验结果和思考,得到了相关文献的印证。在倪永付的建议下,相关企业随即与国外进口商联系沟通,纠正了误判。问题解决后,当地小青虾出口额逐年递增,高峰期营业收入可达每年400万元。

2014年以来,倪永付又为“金乡大蒜”畅通了检测之路。

金乡大蒜具有蒜头个大、辣味纯正、抗霉变等优点,是济宁市的拳头特色农产品。济宁市每年金乡大蒜出口量约占全国金乡大蒜出口总量的一半,金乡大蒜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来源。

出口量大,检测需求也大。倪永付所在的实验室每年要检测金乡大蒜样品近2000批次,涉及检测项目2万多项次。倪永付说:“质量是产品的生命,时间是企业的效益。我们实验室的检测,既是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保障,更要争分夺秒抢速度。”他决定找到速度与质量的“最佳结合点”。

农药残留检测是大蒜品质检测的重要内容,如果农残检测效率提升,大蒜检测的时间自然就能缩短。但是,由于大蒜基质复杂,在进行农残检测时干扰物质比较多,复杂的前处理过程影响了检测速度。

经过不断研究探索,倪永付设计出了搅拌棒吸附萃取及溶剂解析装置,找到了搅拌棒吸附不同类型农药的最佳条件。结合串联质谱技术,倪永付最终实现了萃取、净化、浓缩的“一步完成”,使大蒜前处理效率提升20%以上,大蒜出口检测大幅提速。这一成果获得了山东省轻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创新进步二等奖、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

有些人认为,天天埋头做实验和检测是一项“无聊”的工作。但在倪永付眼中,“做实验是最有趣的事,能探索和研究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食品中的成分也越来越复杂,通过实验检测能够发现其中的危险因子,让人们更安全地享受舌尖美味,这非常有意义!”倪永付笑着说,“我要一直从事食品安全检测工作,直到退休。”

在孩子们眼中,倪永付是热心科普食品安全知识的“倪老师”。

“这些都是学校周边小卖部里受欢迎的‘五毛食品’,别看它们外表华丽、色彩诱人,但很多都是‘三无’产品、山寨产品。”在孩子们的簇拥中,“倪老师”指着实验台上一堆小零食认真地介绍,“有些微生物超标、有些滥用食品添加剂,长期食用会严重危害我们的身体健康。”

“每年,我们都会举行实验室开放日活动,每次大约有40到50名孩子走进海关实验室。”倪永付告诉记者,孩子们对实验室里的仪器设备感到很新鲜好奇,当讲到日常生活中的“不合格”食品时,他们都会瞪大眼睛认真听。“这些活动能增加孩子们的见识,让他们更了解食品安全科学。”

“倪老师”还将继续活跃在“实验室开放日”活动中,将食品安全的种子撒播在孩子们心中。(实习记者 孙 瑜)

(责编:乔业琼、杨迪)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