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慢性肾病不可怕 做好健康管理和早防早治

2022年03月10日15:00 来源:人民网

每年3月份的第二个星期四定为“世界肾脏日”,其目的在于提高人们对慢性肾脏疾病及与其相关的心血管疾病的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认识。近年来,肾脏疾病已经成为影响国民健康的重要因素,它除了会引起肾衰竭,还会引发高血压等一系列疾病,危害人体的健康。在今年“世界肾脏日”到来之际,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脏病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主任委员陈江华,东南大学医学院院院长、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刘必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副主任、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常委兼副秘书长陈崴做客人民日报旗下新媒体“人民好医生”客户端,普及了慢性肾脏病相关知识。

慢性肾病不易被察觉 警惕并发症“来袭”

陈江华介绍,慢性肾脏病很隐匿,不易被察觉,因而常被称为“沉默的杀手”。肾脏对维持人体正常内环境的稳定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值得注意的是,肾脏疾病若未得到及时治疗,肾组织结构不断损害,肾功能下降,各种并发症(例如高血压、肾性贫血、心衰以及酸碱平衡的紊乱等)也随之而来。慢性肾脏病患者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远远高于非慢性肾脏病患者。特别是慢性肾脏病进展到第五期时,风险就更大。他补充,肾脏疾病随着病情进一步恶化,会引起贫血。肾性贫血是慢性肾脏病患者,特别是中晚期患者一个很常见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体内血红蛋白水平减少,出现疲劳、乏力、气喘等症状,影响生活质量。因此,慢性肾脏病及其高风险人群应该定期进行血常规检查,及时发现,及早治疗。

刘必成提到,肾脏是维持人体内环境平衡的重要器官。当肾功能减退的时候,肾脏维持电解质平衡的能力会发生变化,出现各种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比如低钠血症、高钠血症、低钾血症、高钾血症、低钙血症、低镁血症、高磷血症、酸中毒等。值得注意的是,人体血细胞需要在稳定的内环境当中才能发挥正常功能和生存,而以上所提及的内环境紊乱会对机体生命活动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在慢性肾脏病防治中,应及时发现水、电解质和酸碱紊乱,并加以纠正。

慢性肾病分五期 需要早预防早治疗

陈崴介绍,慢性肾病病情的具体分期需要借助患者尿检改变、肾功能的检测以及肾脏影像学的相应检查结果来进行判定。在分期里面最重要的依据就是肾脏功能的检测结果,又称之为“肾小球滤过率”:根据肾小球滤过率不同,将慢性肾脏病分为1-5期。

“但慢性肾病是可防可治的。”陈崴补充。她介绍了八个常用的护肾方法:第一、保持整体健康、合理运动;第二、控制好血糖;第三、监测和控制好血压;第四、健康饮食,保持合理的健康的体重范围;第五、每日摄入充足水分;第六、及早戒烟;第七、不随意私自使用非处方药和不明来源的保健品;第八、对有基础疾病的人群而言,需要定期检测、定期筛查是否患有慢性肾脏病。

慢性肾病患者注重健康管理 科学护肾爱肾

刘必成补充,在治疗肾脏病过程当中,特别治疗肾衰的过程中,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及时纠正水电解质酸碱紊乱极为关键。与此同时,除了遵照医嘱进行合理用药外,患者也应在医生指导下正确地进行饮食调理。在肾衰门诊中,有些患者未严格按照科学的饮食方法进行调理,例如饮食过多摄入钾,尤其是肉类、动物内脏、豆腐皮、莲子、花生米、蘑菇、紫菜、海带、榨菜等,水果像橘子、香蕉、桂圆、芒果这类水果含钾量高,因而诱发高钾血症;但是如果由于恶心、呕吐,不正常饮食,又会引起低钾血症。因此,饮食调理对于维持水电酸碱平衡尤为重要。

慢性肾脏病从一期、二期、三期发展到需要透析的五期,肾性贫血发生的比例逐渐增高,一般来讲,一到二期以国内的数据,大概肾性贫血发生就是20%-30%,在三期大概是50%左右,到了四期、五期,特别是五期的患者(包括透析患者),肾性贫血可高达95% 以上。因此可以看出,透析患者并发症的患病率远高于非透析患者。

陈崴建议透析患者要严密地规范地接受并发症相关的检查和规范治疗。而对于非透析患者,她表示,随着病情进展,需逐步增加随访频率,加强疾病管理,与医生及时沟通,科学管控潜在的并发症,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改善生活质量。

陈江华强调,肾脏病并不可怕,普通健康人群可通过改善自己的生活习惯等来进行预防。肾脏病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坚持积极治疗,控制疾病的进一步发展,从而实现高质量长期生存。 

(责编:曹淼、李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