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中国人民大学医改研究中心主任

王虎峰:县域医共体绩效管理创新操作需四步走

2019年11月27日16:51 来源:人民网-人民健康网

中国人民大学医改研究中心主任王虎峰发表主题演讲

11月25日,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指导,人民网·人民健康主办,恒瑞医药支持的“强县域 千县行”全国片区交流会在浙江杭州举行。中国人民大学医改研究中心主任王虎峰参加了本次活动并发表关于《县域医共体的创新发展》的主题演讲。王虎峰表示,医联体(医共体)和家签是分级诊疗中的两个抓手,医共体建设尤为重要,而建设医共体可分为初创,建章立制,将质量、管理、服务进行标准化,并在标准化基础上进行精细化管理和绩效管理四个阶段。

什么是医共体发展最好的方式?王虎峰在主题演讲中说,目前发展医共体的最好方式,是帮基层建立质量管理服务标准。“我们不单是‘送’专家,更重要的是‘送’管理,要帮基层升级管理,建立质量管理服务标准。”王虎峰说,在医共体中,有效的团队建设既要有信息化的支撑,也要有精细化的管理。

王虎峰表示,紧密型医共体面临需要一把手推动,大医院吸收病人后不愿下沉,医共体各单元之间缺乏激励约束和利益分配机制以及配套政策等难点。当前,为解决这些难点,需捋清县域医共体绩效管理创新的操作思路,通过测评诊断、项目梳理、实施标准化绩效、内部协同和外部评价结合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项目测评。每个县域医院医共体不同,发展目标不同,需要每个医联体、医共体找出发展重点和发展障碍,在此基础上分析挖掘问题原因。例如分级诊疗需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上下转诊。

第二阶段,项目梳理。这是梳理测评过程中反映较大的、急需解决的问题,继而通过论证,找准未来纳入绩效的管理项目。

第三阶段,实施标准化绩效。通过多次跟美国的DRG和RBRVS专家对话交流,借鉴其精华,将医联体、医共体中的管理项目包括“非收费、非标准”项目标准化。

第四阶段,内部协同和外部评价结合。在标化基础上实现医联医共体所有成员单位绩效的融合一致,同时对应主管部门及行业的外部评价,以实现最佳管理效果。然后通过研讨会、专题等形式把最新的理念、最新的管理交流分享,从试点实验开始,利用媒体平台宣传推广。(刘卿)

(责编:刘卿、许晓华)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