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北京:五一起20家医院急诊“分级”就诊【2】

2019年04月22日07:50 来源:北京青年报

  对话

  “分级”可保障危急病人第一时间获得救治

  对话人:北京市属医院急诊工作专家组成员 北京朝阳医院急诊医学科主任 郭树彬

  早在2017年,朝阳医院急诊医学科新的“急诊分级叫号”系统就上线了。当国内多数医院急诊还面临着“急与不急一锅粥”的时候,朝阳医院就在努力建立起一个“理想”的急诊医学科:改变急诊“先来后到”模式,通过科学、合理的分级,把涌向急诊的患者梳理清楚,1-4级有序就诊。经过两年的试点,目前朝阳医院急诊科已经实现了“理想急诊医学科”的雏形,而这样的急诊分级也将在全市推广。

  北青报:现在北京大医院急诊的情况怎么样?实行“急诊分级就诊”对患者来说最大的变化在哪里?

  郭树彬:北京大医院的急诊科病人特别多,也有很多非急诊病人到急诊看病。急诊在专业范围内有很多分级标准,这次主要是从政府的角度,要求所有的市属医院推进这种分级诊疗标准。这样一来,很多没有进行这种分级诊疗的医院能够快速实施。最重要的是保证了各家医院急诊诊疗的均质化,最大可能保证危急病人到了医院第一时间获得救治。

  北青报:朝阳医院在北京医管局系统率先实施的“急诊分级就诊”,分级前后有哪些不同?

  郭树彬:最大的变化有两个。一个是医疗秩序好转了,患者们不用都围在医生面前等着。第二个是危重病人能够更快地被发现和得到救治,医疗安全和医疗秩序都得到了提升。这两年,朝阳医院急诊科的患者人数没有太大变化,但是危重病人的比例明显增加了。

  北青报:您之前在采访中介绍过,朝阳医院急诊医学科以前有30%左右的非急症患者,很多大医院都如此,非急症患者在急诊科的占比甚至高达半数以上。这里面哪些情况最集中和典型?

  郭树彬:比如普通患者在门诊看不上的,一些慢性病患者只是想开药的,还有就是做透析的,专科疾病挂不上号等等……这些情况是的确不需要来急诊的。

  北青报:对于多数患者而言,掌握的医学知识有限,所以排在3-4级的患者,可能会担心自己的病情没有得到重视或者病情会突然恶化。这种情况多吗?医院如何应对?

  郭树彬:事实上,我们的分级就诊体系做的是比较完善的,既有专业的人,也有专业的分级标准,能保证患者安全,患者不需要担心。此外,在分级之后还有再次观察巡诊,有病情变化会及时调整分级。

  北青报:急诊和门诊是一个医院最重要的两个窗口,也是面对患者最多、最忙碌的地方,您认为急诊和门诊如何配合联动?如何能够真正实现“急诊分级就诊”?

  郭树彬:急诊主要处理的是急危重症、突发创伤等急症病人,如果大量的非急诊患者到急诊科,会影响真正需要“急诊”的患者。急诊分级与门诊应当是整个体系的联动,实际来讲,门诊也需要同步优化,不能让患者养成“门诊看不上就来急诊”的习惯。

  这次全市范围的“急诊分级就诊”,是首次从政府层面推动行业标准的实施。在实现急诊分级就诊中,一是信息化标准建设,这直接关系到标准方案的执行。另一方面就是患者对分级诊疗的理解。把急诊资源留给真正有需要的急症患者,这不仅是一种就医秩序,其实也是一种文明和素质的表现。

  本组文/本报记者 张小妹

(责编:许晓华、杨迪)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