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房颤发病在心伤害在脑 防治房颤是防控卒中的关键

2018年09月19日14:37 来源:人民网-人民健康网

近日, 由APHRS(亚太心律学会)发起,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共同举办的“中国房颤知晓月”全国启动会暨新闻发布会在南京举行。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主任张澍

发布会现场,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主任张澍介绍到,本次活动历时一个月,其口号是“关注心房颤,预防脑卒中”,旨在提升公众对房颤、以及房颤导致卒中的认知,号召高风险人群参加筛查,早诊断、早治疗、规范抗凝、预防房颤患者发生卒中。

房颤发病特征为“险”“多”“低”“重”

房颤是老年人中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武汉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黄从新说:“我国房颤发病特征显著,主要为四个方面:险、多、低、重,给我们的疾病防控带来严峻挑战。”

险:房颤患者中风的发生风险增高5倍 ;

多:我国房颤患病人数超1000万 ;

低:我国房颤患者规范化抗凝治疗率低,仅为28.7% ;

重:房颤给社会、患者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超过300 亿人民币/年 。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房颤中心数据库数据显示,房颤大多和其他心血管疾病同时发生,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黄从新教授

房颤发病在心伤害在脑

房颤可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还可以引起脑卒中及导致其他部位的体循环栓塞。除此之外,房颤还可导致患者生活质量的显著下降,对房颤患者的生活质量调查显示,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房颤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下降。

黄从新说:“房颤最严重的后果是可能导致卒中。房颤的时候,心房的有效收缩功能丧失了,血液形成湍流,很容易形成血栓。当血栓脱落,栓子可能随血液循环到身体其他部分,如果造成脑梗塞或体循环栓塞,后果不堪设想。房颤患者卒中总体发生风险是无房颤人群的5倍,由房颤导致的卒中一年致残率超过50%,一年死亡率超过1/3,一年内卒中复发的患者超过30% 。每年用于房颤治疗等的相关花费达300亿人民币,其中房颤导致脑卒中的治疗成本每年达到49 亿人民币。”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及心脏中心主任霍勇

提升房颤认知度减少卒中发生

有些房颤患者会感到心跳加速、心跳紊乱、疲劳、头晕眼花、胸部不适、胸闷气短等症状,也有很多人没有任何症状。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及心脏中心主任霍勇介绍到,房颤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心血管疾病,它对于人体的危害,除了容易导致形成血栓,造成脑卒中以外,对心功能、生活质量以及预后都有影响。

房颤也是一种慢性疾病,霍勇说,对于房颤的治疗,这些年取得了快速进展,治疗房颤的方法,包括心脏内科的介入手术和心脏外科的外科手术等。通常情况下,治疗方法最主要的目的是减少卒中的发生。

此外,发布会上,霍勇也强调了提升公众对房颤的知晓度的重要性。他说,“毫无疑问,房颤肯定能被很好地解决,现在问题不是医学研究的问题,关键是要知晓,只有全民知晓,全民行动,才能降低房颤的危害。”

200家医院参与知识普及提升房颤认知度

我国房颤管理与卒中预防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公众认知率非常低,来自上海地区的一项调研结果显示:94%的受访人群存在不知晓 ,未用药或拒绝用药的问题。

会议现场,黄从新强调,与其他疾病日宣传活动不同的是,“中国房颤知晓月”是对一个专门病种做出的面对社会广大人群的科普宣传。介绍到,活动9月14日启动,10月13号结束,为期一个月。他说,活动将动员全国200家医院的医务人员,走出医院,给广大民众进行房颤的科普知识的宣传,让大家了解房颤以及房颤的危害以及防治方法等,从而提升广大民众以及基层卫生人员对房颤这一疾病的认知度。

会上,霍勇说,除了要做好提升公众对房颤认知度的推动工作,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培训基层医生来推动工作,通过他们来提升房颤的知晓率,让基层医生通过培训也能像大医院的医生一样知晓治疗房颤的方法。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主任委员黄德嘉说:“我国公众对房颤的知晓率和筛查率都远远低于全球发达国家水平,这方面可以借鉴国际先进经验。今年与亚太心律学会一起设立‘中国房颤知晓月’,开展多项针对房颤的公共教育活动,预计以房颤中心为依托,30天的时间内,200家医院将开展1000场房颤知识普及工作;同时学会还将发布针对公众的疾病教育素材,包括:信息化图示,科普动画等,给予老百姓浅显易懂的疾病认识与行动指导,也为社交媒体提供适合使用的各种形式,这些素材由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官方指导设计制作,开放授权。”(蔡熊更)

(责编:许晓华、杨迪)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