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疾病“睁眼”的机会
杨金侠
疾病是“长眼睛”的,会主动寻找生活方式不健康、久处高危因子集聚区的人群
什么叫公民健康素养?公民健康素养有多少条?今年两会前,有政协委员就此问题电话访问了100人,其中有19人还是医务工作者。调查结果不容乐观——98人说不知道或答错了,只有2人答对了健康素养的概念,仅有1人答对了健康素养有66条。
社会的发展以人为本,人的发展以健康为本。一直以来,一谈到健康问题,目光多集中在医疗供给侧,对于个人在防病治病、保护自身健康方面的知识掌握、技能提高等缺乏重视。在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慢性病发病率显著提升的今天,有必要完善需求端的管理,尽可能发挥个体学习健康知识、全面认识疾病的主观能动性。
比如,有研究表明,老年人关节炎和高血压的发病率,往往和其自身的健康素养呈负相关。因此健康期望寿命的提高,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健康素养的提高。《“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到2030年“全民健康素养大幅提高,健康生活方式得到全面普及,有利于健康的生产生活环境基本形成”,传播健康知识和技能、指导公众转变健康理念、强化个体的健康责任,形成与外围力量的同频共振,其实是为一个充满活力的未来打基础。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被国际社会公认为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最经济、最有效的策略,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均已把其纳入国民健康规划。当前我国的健康教育已经有比较成熟的体系,但与健康促进、传播活动的不衔接,管理模式的粗放化,配套政策的不完备,严重影响了健康教育活动的效果。一些冒牌专家、教授,打着健康教育、养生的幌子,推销假冒伪劣保健品,传播错误或者极端的观念,更是凸显了规范标准和制度监管的双重缺失。随着健康社会治理策略的转变,急需健全健康教育体系,调整健康教育策略,增强部门协同,努力将管理向精细化延伸。
相对于健康教育的单向灌输,健康传播则是将系统的健康知识打散,通过多元化的传播方式,润物细无声地提高健康素养。调查显示,微信阅读量排行榜上,健康、养生类文章仅次于情感、心理类文章排名第二,新的传播媒介极大地方便了公众获取信息,也成了健康传播的主要阵地。如果缺乏严谨、细致的自我审核,专业、权威机构部门的把关,就有可能导致泥沙俱下。比如有文章说防“三高”要多吃杂粮,另一种声音则认为杂粮吃多了容易得痛风;有文章说老年人多喝骨头汤补钙,反对者则坚持喝多了骨头“脆”,更易骨折。面对莫衷一是的观点,公众应当如何选择?从这个角度来看,无论健康传播途径和手段如何变化,传播者和监管部门的“过滤”机制始终不可或缺。因势而动,不断升级配套的纠查系统,及时澄清谬误,以正视听,才能有效匹配公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疾病是“长眼睛”的,会主动寻找生活方式不健康、久处高危因子集聚区的人群。正因此,准确评估个人健康状况、积极获取相关知识、合理利用医疗卫生资源、努力践行自我健康管理,可以远离疾病的视线,同时为他人做出良好示范。适应时代和科技的发展,协同推进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和健康传播,加强监管,优化服务,减少疾病“睁眼”的机会,全民健康必能早日实现。
(作者为安徽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安徽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教授)
- 人民健康APP
- 人民好医生APP
热门点击排行榜
联系我们
人民健康网微信 微信号:rmwjkpd 公众号:人民网健康 |
人民健康网微博 微博昵称: 人民网健康卫生频道 |
电话:010-65367951 邮箱:health@people.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