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转季之时老年人慎防血压大波动

2017年10月18日09:23 来源:羊城晚报

几经盼望,广州终于入秋,天气陡然从酷暑跳到深秋,早晚略显寒凉。此时正是秋风送爽的季节,不过高血压专科专家提醒老年人,由于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弹性较差,加上身体对血管压力感受不敏感,对天气变化适应性较差,这很容易引起血压升高,尤其是老年高血压患者(大约60岁的高血压患者),如果不多加监测血压,及时调整用药,很有可能导致中风、心梗、心衰等心脑血管疾病发生。

Part1

老年人血压高比年轻人更麻烦

2002年全国营养调查数据显示,我国老年人群中,年龄大于60岁的高血压患病率为49.1%。据此推算,目前我国老年高血压患者已达8346万,约每2个老年人中就有1人患有高血压。

广东省人民医院高血压专科主任医师冯颖青指出,与年轻人的高血压不同,老年人的高血压有如下特点:

特点一:脉差大

收缩压随年龄增长逐渐升高,而舒张压多于50-60岁之后开始下降。所以60岁之后,脉压逐渐增大。冯颖青说,一般人群脉差不会大于40mmHg,但是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脉差甚至大于60 mmHg。脉压增大,心脑血管的损伤更大,因而中风、心梗、心衰、肾功能衰竭更容易发生。

特点二:血压波动大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管弹性差,自我调节功能也差,在24小时之内血压不稳定、波动大。冯颖青说。有的老年人晨起血压就冲到180mmHg,去公园散步回来,血压又回落到140mmHg;还有人吃了饭之后,血压就降低,甚至低到大脑缺氧而昏倒。这种大起大落的血压使得血管就像橡皮筋,一会儿紧,一会儿松,变得脆弱,很容易引起血管内血栓脱落导致心脑血管意外事件的发生。

特点三:容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

患有老年高血压的患者,体位突然发生变化以后,血压突然下降。比如蹲厕所或者久坐之后突然站立时,出现头晕目眩,站立不稳,双眼发黑,软弱无力等。老年人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率较高,据统计有 1/3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可能发生体位性低血压。

冯颖青说,有的患者不测不知道自己发生低血压,还以为身体不适,甚至上厕所晕倒,这也是十分危险的地方。

特点四:用药复杂,对降压药的反应不一

老年高血压的血压波动大,对同一种、同一剂量的降压药在不同时间内服用的反应不一致,尤其是晨后血压波动更大,因此治疗老年高血压要经常监测血压,及时调整药物用量。

在难治性高血压中,超过50%的属于老年高血压。降压药物使用与年轻患者也很不相同。冯颖青说,临床上发现,降压药有5大类,而老年高血压患者对钙离子拮抗剂和利尿剂比较敏感。在降低收缩压的同时,不至于把舒张压降得过低。

Part2

每天至少测两次血压,找准用药时间

入秋之后,气温下降,老年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弹性较差,加上身体对血管压力感受不敏感,对天气变化适应性较差,这很容易引起血压升高,尤其是老年高血压患者,在转季之时,每天至少测量血压两次,以观察血压的日夜变化,特别注意观察夜间血压,防止夜间血压降得过低。

冯颖青说,很多老年人不测血压,以为服了药就上了保险。其实,如果不测血压来服药,不但起不到降压的作用,甚至还会起到反作用。比如有的人晚饭后服用降压药,凌晨两三点血压会自行下降,加上降压药的作用,血压会更低,很容易出现缺血性脑卒中和心梗。所以,专家建议在早晨6∶00-8∶00、下午4∶00-6∶00坐立位测血压以了解自己血压的波动规律。在睡前21∶00 也可增测1 次血压,既为晚间服降压药提供依据,也能对夜间血压做到心中有数。有条件的话,可以做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以便医生根据血压波动情况来选择何时来服用降压药物。

专家强调,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速度不应太快,不应降得太低。所以,在了解自己血压波动的规律后,找到自己血压升高的时间点,采用长效降压药,一天一片,从而达到平稳降压的目的。

Tips

入秋多户外活动

常运动可以降压

广州入秋之后,气温维持在20℃以上,天气凉爽,此时正是户外活动的大好时光。冯颖青说,高血压患者能够经常运动,就相当于使用一定剂量的降压药。打个比方,每天坚持运动(散步、气功、广播操、跳舞等活动),每次以30 分钟至45分钟,也许以前需要服用两片降压药,运动后就能减到一片即可控制好血压。

另外,多运动保持理想体重。要知道,体重每增加12.5kg,收缩压可上升10 mmHg ,舒张压升高7mmHg。相反,体重减轻,血压也相应下降,还可增加降压药的效应。(记者 张华 通讯员 张丹娜)

(责编:许心怡、权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