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检测后治疗 伴随诊断助力肺癌精准医疗

2016年09月27日10:41  来源:南方日报
 
原标题:先检测后治疗 伴随诊断助力肺癌精准医疗

  近年来,肺癌在我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持续高居首位,每年新增病例约73万,严重危害人民健康。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精准医疗正逐渐成为肿瘤治疗的新方向,而“伴随诊断”作为精准医疗的基石也日益受到关注,尤其是在肺癌诊疗领域,通过伴随诊断对肺癌患者进行分类,从而实施更安全、有效的靶向治疗是精准医疗的典型范例。

  福建省立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崔同建教授表示:“近年来,伴随诊断的出现为肿瘤治疗带来了突破性进展。随着不同癌症中特有基因的突变被不断发现以及针对这些突变基因的靶向药物的临床应用,伴随诊断能帮助临床医生找到带有这些基因突变患者,在提高靶向药物疗效、治疗安全性以及降低医疗成本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成为实现肿瘤精准医疗的关键。”

  伴随诊断+靶向治疗=精准医疗

  由于个体遗传基因差异性的存在,针对癌症的治疗方法及其效果也因人而异。“同样的疾病,同样的治疗方案”的传统治疗策略再也无法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个体化医疗已成为大势所趋。作为个体化医疗的主要手段,“靶向治疗”主要通过基因或分子的选择,有针对性地杀死恶性肿瘤细胞,而几乎不影响正常细胞,具有“高效低毒”的特点。而作为一种与靶向药物相关联的体外诊断技术,“伴随诊断”主要通过检测人体内蛋白、突变基因的表达水平,在不同类型的疾病人群中筛选出最佳用药人群,有针对性地进行个体化医疗。随着诊断和制药两大领域在专业知识和技术上的紧密合作,伴随诊断和靶向治疗已成为实现精准医疗最重要的两大工具。

  上海胸科医院病理科主任张杰教授指出:“我们已进入了个体化医疗时代,伴随诊断在其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为推动个体化医疗提供重要的指导治疗信息。精准的伴随诊断结果能为临床选择合适的靶向药物提供强有力的依据,从而帮助患者量身定制最佳治疗方案,使患者有可能获得最大的生存益处。”

  先检测后治疗,优化肺癌个体化治疗

  根据肺癌组织的癌细胞病理特征,肺癌分为小细胞肺癌(SCLC)和非小细胞肺癌(NSCLC),其中NSCLC占比高达80%,主要包括肺腺癌和肺鳞癌。约有70%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确诊时已为晚期,并对放化疗治疗不敏感,导致死亡率高,中位生存期仅为3个月,5年存活率仅为15%。

  近年来,临床已经发现了一系列肺癌的驱动基因,包括ALK、EGFR、BRAF、KRAS及HER2突变等。在亚裔肺腺癌患者中,87%的患者被发现已知驱动基因,其中81%的驱动基因已有明确的靶向抑制剂,66%的患者可以接受已上市药物的个体化靶向治疗。

  我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的《中国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15年版)》也指出,对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腺癌或者含腺癌成分的其他类型肺癌,应在诊断的同时常规进行EGFR和ALK等基因突变检测。

  对此,崔同建教授指出:“对于基因突变阳性的肺癌患者而言,靶向治疗无疑是更好的选择。研究已证实,针对ALK和EGFR阳性患者的靶向治疗疗效优于传统化疗,可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因此,精准鉴别ALK与EGFR阳性NSCLC患者对于靶向治疗策略的选择起着决定性作用。先检测、后治疗,利用伴随诊断指导靶向治疗,是当前肺癌诊治的最佳方案。”

  精准的基因突变检测是实现精准医疗的关键

  精准的检测结果对于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患者的筛选起着决定性作用。罗氏诊断中国分子诊断解决方案-体外诊断部区域经理段琦先生表示:“作为体外诊断和个体化医疗领域的领导者,罗氏诊断一直致力于推动个体化医疗的发展,综合制药与诊断的优势,专注开发医疗差异化治疗方案,提供生物标志物和诊断检测,提高研发成果的质量和效率,使新检测和药物的研发更为高效。未来,罗氏诊断将继续为实现对中国的长期承诺而不懈努力,与国内的癌症诊疗专家开展合作,共同推动伴随诊断在临床的全面应用,造福更多的中国患者!”

  据了解,针对ALK与EGFR这两个肺癌驱动基因的检测,罗氏诊断已开发出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的试剂及操作系统,受到各国权威机构的认可,并已在我国各地的多家三甲医院推广应用。(记者 欧旭江)

(责编:刘丽娜(实习生)、肖玲)

推荐阅读

小苏打真可以“饿死”癌细胞?当事医生这么回应 这两天,因为本报官方微信上一则“小苏打饿死癌细胞”的新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上上下下的电话都被打爆了,上至院长下至急诊科,都接到了无数咨询电话。 【详细】

人民健康大讲堂|营养“识”堂|保健养生

中医世家的长寿秘方 如今,人们的保健意识越来越强,都在谈论养生,社会上充斥着各种打着“养生”旗号的保健品和机构。其实,养生既不神秘,也不复杂。中医养生只需记住8个字:“童心、蚁性、龟柔、猴行”。 【详细】

人民健康大讲堂|营养“识”堂|保健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