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治疗慢粒 部分患者有望停药
白血病常常被人们称为“血癌”。30年前一部电视剧《血疑》,几乎让这种可怕的疾病家喻户晓。而慢粒(慢性髓系白血病),作为慢性白血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近年来也逐渐进入人们的视线。
“随着交通和通讯手段的发达以及全民医疗保险制度的改进,越来越多的‘慢粒’患者愿意走进医院接受治疗,随之带来慢粒知晓率的上升。据统计,目前中国现有慢粒患者约3万至4万名,每年新增慢粒患者约5000人。”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教授、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王建祥在接受新华网采访时表示,尽管慢粒患者逐渐增多,但也不会像‘幸子’那样因无法获得造血干细胞移植而失去生命。
王建祥说:“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TKI靶向治疗已取代造血干细胞移植成为“慢粒”治疗的一线方案,通过早诊并规范服药患者,可像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一样正常工作生活,10年生存率达85%-90%,甚至部分患者在严密观察下,实现停药后长期缓解,达到临床“治愈”。”
不能坚持服药成慢粒治疗的“拦路虎”
只需坚持服药便可像正常人一样生活,这无疑成为“慢粒”患者的“福音”。但是,据王建祥透露,目前很多“慢粒”患者的治疗状况令人堪忧。
“有些患者因为治疗药物昂贵,总是希望每一分钱药物都能起到良好的治疗作用,在服用一段时间不见好转就自行停药,还有的患者却是一见好转就断药。”王建祥说:“这两种做法都是不可取的,慢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切忌‘摆脱’医嘱,‘脱离’监测,一定要积极调理好心态,坚持服药,如不坚持妥善治疗,慢粒患者将很快走到生命的尽头。”
另外,据王建祥透露,近年来,靶向药物的联合使用、联合干扰素治疗及免疫疗法,都能很好地清除白血病干细胞,使患者停药越来越成为可能。
儿童慢粒患者逐渐增多 发现症状及时就医
据了解,中国的“慢粒”患者较西方更年轻化,国内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慢性髓性白血病中位发病年龄为45~50岁,而西方国家中位发病年龄为67岁。
很多人认为“慢粒”只“青睐”中老年人,王建祥指出,近年来儿童“慢粒”患者也在增多。“这可能和遗传因素有关。”王建祥说:“多数‘慢粒’确切致病原因仍不清楚,除遗传因素外,可能的致病因素还包括病毒感染、环境因素及放射性照射等。”
王建祥说:“‘慢粒’的诱因不明,使得疾病预防无从下手;且慢粒早期症状很不典型(如乏力、多汗),很多患者都是去医院检查时才发现白细胞计数异常增高,进一步复查后才发现已经患病,因此治疗‘起跑’已然慢了一步,贻误了最佳治疗时机。”
“如果出现乏力、多汗、腹胀等症状时,患者应及时就医。”王建祥说:“慢粒被称为‘与时间赛跑的疾病’因为一旦进入发病加速期,患者的生活质量将明显下降,而如果进展至急变期,则必须进行骨髓移植。”
去年,国内首个慢粒患者治疗路径图出炉,该路径图给了初诊治慢粒患者按图索骥的蓝本,确保每一重要节点患者都能接受合理的监测和妥善治疗,比如,患者应在3、6、12个月要去正规血液检测中心进行分子学检测,让慢粒治疗一切有据可循。
王建祥建议,通过多年的宣传教育活动,很多‘老患者’的依从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现在不断有‘新患者’出现,希望这些‘老患者’把自身的体会和经验传承给‘新患者’。同时,随着第二代、三代靶向药物的问世,刚刚入行的临床医生也应尽快熟悉相应的用药知识,因为这事关患者的生命。”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