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一些外伤处理技巧 帮你轻松应对野外危险

2016年08月04日08:40  来源:人民网-科普中国
 

如今,野外生存作为一种有益身心的文体活动,不仅能让大家亲近大自然,还能愉悦身心。但在户外,难免会磕着或碰着,也许大家觉得区区外伤不足挂齿,殊不知,如果伤口处理不及时或处理方法不得当,很有可能会化脓感染,甚至引发全破伤风等疾病。因此,对于喜爱野外生存的朋友,一定要掌握一些处理外伤的小技能。

根据有无伤口,一般将外伤分为开放性外伤和闭合性外伤两大类。由于开放性外伤对人体的伤害较大,大多数伤者需要前往医院处理伤口。基于此,我们主要科普一下对于开放性外伤的处理技巧。

预防感染

野外物体毒素较多,一旦身体出现开放性外伤,伤口处理人员应及时通过以下两个步骤对伤口进行处理,以预防伤口感染。

首先,在伤口处理前,必须洗净双手,如果条件允许,最好戴上一双消毒手套。

然后,将伤口周围的衣物剪掉,先用碘酒消毒,再用酒精二次消毒。消毒时,注意不要把碘酒或酒精擦入伤口内,应沿着伤口的边缘由里向外擦。如果伤口中有异物,应用灭过菌的针或镊子先将异物取出,然后对伤口再一次进行消毒。

止血包扎

血液是维持生命的重要物质。在野外,当人体受到外伤血流不止时,应立即采取有效的止血措施以防止伤者大量出血。

先找到出血点,用干净的棉布覆盖其上并对其进行有效地按压,以达到止血的目的。如果此方法无法止住伤口流血,则说明伤口过大,此时可改用绷带或布条对伤口进行包扎。

对伤口进行包扎时,应遵照以下几项原则:

1、绷带不能与皮肤直接接触,需在中间放置消毒纱布;

2、左手握绷带头,右手握绷带尾,以让绷带外面贴近局部。

3、应遵循由左向右、由下向上的缠绕原则;

4、包扎不宜过紧,以止血后不再大量出血为准。(陈瑶)

 

(责编:左云森(实习生)、张希)

推荐阅读

胃癌患者压力大食道癌性格老大粗 有些性格是癌症催化剂 我们的性格会对身体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中也包括癌症,虽然精神因素不是癌症的致病因素,精神因素是癌症的出发因素,促使癌症发展,或者诱发它加速,是个催化剂。 【详细】

人民健康大讲堂|营养“识”堂|保健养生

这些伤一般医院治不了!蛇咬伤电烧伤救治攻略一定要留存 暑期是意外伤害高发期,发生意外该如何处理,应该去什么医院、找什么科室?健康时报记者对几个高发的意外伤害进行梳理和采访,希望能为读者提供一份意外伤害的救治攻略。 【详细】

人民健康大讲堂|营养“识”堂|保健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