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必读: 关于防晒的那些事儿

2016年07月15日09:22  来源:钱江晚报
 
原标题:夏季必读:关于防晒的那些事儿

  今年第1号台风“尼伯特”就这么跟余杭擦肩而过了,接下来的高温天气你准备好了吗?炎炎烈日,面对强烈的紫外线,做好防晒工作自然是必不可少,那么你知道怎么挑选防晒用品,哪些“天然防晒霜”能吃出美白功能吗?今天,跟笔者一起来get防晒小知识吧。

  防晒到底要防什么?

  夏天到了,人们常说“太阳太大,要注意防晒”,那么到底要防什么呢?真的只是防太阳光吗?其实确切来说,我们要防的是紫外线。紫外线简称UV,会对人体肌肤造成损害的成分主要包括紫外线A(即UVA)和紫外线B(即UVB)。

  UVB又称“户外紫外线”,是引起皮肤泛红、发炎及晒伤的主因,通过适当的物理遮挡就可将其阻挡隔离;UVA又称为“室内紫外线”,通过玻璃折射可进入室内,能深入真皮层,对胶原、弹力纤维甚至纤维母细胞造成破坏,所以UVA不但会激发色素合成而使肤色“变黑”,更是造成皮肤“老化”及细纹产生的祸首。

  选择防晒用品也有讲究

  我们一般在购买防晒用品时,通常会看到“SPF”和“PA”的字样,那么它们分别代表什么意思呢?

  SPF和PA都是防晒指数,分别指防UVB和UVA的能力强弱。假设紫外线强度不变,不使用任何防晒措施的情况下,你在阳光下停留20分钟皮肤会晒红,当使用了SPF15的防晒品时,表示可延长15倍的时间,也就是在300分钟后,你的皮肤才会被晒红。而PA的防护程度是以“+”,“++”,“+++”三种强度来表示,“+”字越多,防止UVA的效果就越好。

  然而在选择防晒产品时,并不是SPF数值越高,PA加号越多越好,而是要根据自己的肤质和所处环境来判断。

  建议在购买前,先做一次皮肤测试。油性肌肤宜选择渗透力较强的水性防晒用品,干性肌肤宜选择霜状的防晒用品,中性皮肤的选择较为广泛;乳液状、喷雾状的防晒霜适合各种肤质使用。如果平时很少护肤或者使用护肤产品不固定的人,应优先选用乳液、喷雾状产品,少用霜、膏状产品等,防止产生过度油腻的感觉。

  所处环境不同,需要选择的防晒指数也不同。室内办公者主要在上下班路上接触阳光,为了使肌肤舒服透气,用一些防晒指数较低的产品就可以了,一般不用超过SPF20,以脸部及手臂防晒为主。户外工作者则应当选用防晒指数稍高的产品,SPF20~SPF35之间根据情况选用。在海边等紫外线较强烈的地方则推荐使用SPF50的防晒品。

  据余杭区一医院皮肤科徐医生介绍,如今市面上的防晒霜防晒能力一般在1-2小时左右,防晒建议穿深色棉质的衣服,撑太阳伞、戴太阳眼镜,避免皮肤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

  十种可以吃的“天然防晒霜”

  1、西兰花。西兰花、卷心菜及球茎甘蓝等食物中所含的异硫氰酸盐具有抗癌作用。这种物质还可促进保护酶的产生,保护细胞免受紫外线侵害。

  2、西红柿。美国洛杉矶皮肤科专家安妮·邱博士表示,西红柿中的抗氧化剂番茄红素具有多种防晒功效。近期德国一项研究发现,除了新鲜西红柿之外,吃番茄酱也可明显降低皮肤晒伤危险。

  3、椰子油。椰子油含有具有抗菌作用的月桂酸,其中的饱和脂肪也可预防皮肤受到阳光紫外线的损害。美国纽约健康研究中心主任弗兰克·李普曼博士表示,适当吃椰子油可以保护肌肤。

  4、枸杞。多项动物实验发现,枸杞有助于阻止紫外线导致的氧化,缓解晒伤引发的皮炎和浮肿。

  5、咖喱。咖喱内的姜黄素是一种多酚类物质,能防止紫外线导致的细胞受损和细胞凋亡,从而达到护肤的效果。

  6、绿茶。绿茶富含抗氧化剂,常喝绿茶可使因日晒而导致皮肤损伤、松弛和粗糙的危险降低1/3。

  7、橙子。维生素C是“永远的美肤佳品”。橙子等柑橘属水果富含维生素C,有助于防止紫外线,减少晒伤导致的皮炎。多摄入维生素C还有助于增强皮肤角质,保持皮肤弹性。

  8、蘑菇。蘑菇中含有丰富的β葡聚糖,该物质具有光防护功效,可降低紫外线导致的氧化。

  9、黑巧克力。巧克力内富含多种抗氧化物,如可可多酚和类黄酮等,适量摄入可减少有害紫外线伤害,预防皮肤癌。

  10、羽衣甘蓝。羽衣甘蓝含有大量的β胡萝卜素,有助于防晒抗氧化,增强皮肤抵抗力。

  温馨提醒:日常生活应注意营养均衡。(沈莉婷 整理)

(责编:余悦(实习生)、张希)

推荐阅读

桃子和西瓜一起吃会致命吗? 盛产谣言的朋友圈最近又出现了新的刷屏消息:“千万记住桃子不能和西瓜一起吃。医生说一起吃会马上丧命。”两种都是夏季常见的水果,虽然听起来比较无稽,但仍有人本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想法而觉得忧心忡忡。【详细】

人民健康大讲堂|营养“识”堂|保健养生

持续降雨 涉水而行会染“毒”上身? 最近持续降雨,很多地方都产生了积水,一些市民不得已时会卷起裤腿涉水而行,殊不知涉水也会惹“毒”上身。 【详细】

人民健康大讲堂|营养“识”堂|保健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