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到老 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近视矫正方法
受访专家:
北京协和医院眼科教授 李 莹
李莹,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协和医院角膜专业组组长、角膜近视激光手术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角膜病学组副组长
说到最普遍的现代病,非近视眼莫属。户外活动减少、用眼过度等因素,让越来越多的人成为近视眼大军的一员。尽管从源头上遏止近视眼的发生目前还难以实现,但随着医学的进步,矫正近视的手段越来越多,具体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如何选择一个最适合自己的近视矫正方法,让眼前的世界重新变得清晰,就显得尤为重要。
少儿:分清真假,慎重配镜
近视眼不是一天发生的,往往是慢慢形成的。细心的家长哪天发现自己的孩子看远处时有了眯眼和揉眼的毛病,就要关注孩子的视力了。北京协和医院眼科教授李莹说,人在看远近时,眼内的睫状肌负责调节晶状体的形状,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片,看远处镜片变薄,看近处镜片变厚,这样成像才能清晰。如今小孩子的学业重,看近物多,睫状肌经常处于紧张状态,再加上还没发育完全,调节能力不稳定,很容易出现假性近视,也就是说仅仅是睫状肌太累了,而眼球尚未发生改变。所以,一旦发现孩子有近视的问题,家长应该首先带孩子散瞳验光,就是在睫状肌彻底放松的情况下看近视是否依然存在,分清真假近视以后再选择治疗方法。
李莹说,如果散瞳之后发现孩子的近视不存在,就是假性近视,建议采用每半年用阿托品散一次瞳的方法来放松睫状肌,“可选择寒暑假来进行,因为散一次瞳完全恢复要20天左右。”
如果孩子是真性近视,首选框架眼镜矫正视力,这是最经济实惠和方便的手段。另外,李莹介绍,目前有一种夜戴型塑形镜可用于儿童近视的矫正,具体来说就是每天晚上睡觉时戴一副质地较硬的隐形眼镜,将角膜压平,第二天早上摘下,视力可维持一天正常。这种方法适用于500度以下的近视,其优点是能延缓近视的发展,并且避免了戴框架眼镜的麻烦,目前在欧美很流行。至于近视眼手术,李莹表示,考虑到眼球发育成熟的问题,一般13岁以下的孩子不主张做。但屈光参差的小患者除外,即两眼近视度数差别超过200度,就要通过手术把度数深的那只眼睛先矫正,以免发生难治的弱视。
青年:矫正方法多,个性化选择
年轻人的近视矫正方法可选择的范围大,从眼外到眼内,分别有框架眼镜、隐形眼镜、屈光手术、眼内晶体(ICL)等。李莹教授表示,这些都是临床上非常成熟的技术,总的来说,由外到内,方法越发复杂,对经济和医疗条件的要求渐高,但对视觉的改善效果越来越好。鉴于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不同,选择方案应本着个性化的原则。
一般来说,年轻的近视患者可首选经济实惠又方便验配的框架眼镜。如果经济条件好,出于爱美之心,或职业的特殊要求,不方便戴框架眼镜,可选择屈光手术,其本质就是将角膜削薄,让眼底成像变得清晰。目前有准分子激光和飞秒激光技术,具体还可细分出多种不同的方法,针对不同的人群。比如,平时运动量大的年轻男士可选择全激光的表层手术;从事文职、比较文静的女士可选择半飞秒;低度近视(低于300度)首选表层激光手术;中高度近视(300~1000度)首选基质层激光手术,如全飞秒或半飞秒。李莹教授说,只要眼睛条件允许,18~55岁都可选择角膜激光屈光手术。需要注意的是,孕妇不能做,因其体内激素改变使得角膜变软,容易发生角膜膨隆。
超高度近视(1000度以上)或者角膜条件差不适合切削者首选眼内晶体(ICL)。李莹教授介绍,如果说角膜屈光手术是在眼睛上做减法,眼内晶体(ICL)就是在眼睛内部做加法。其具体方法是,医生在患者眼球的晶状体前方放置一个柔软的镜片,相当于把眼镜安到了眼睛内部。这项技术的优点在于,一是视觉改善效果好,二是可逆性,即将来如果度数不合适了或出现了任何问题,都可以取出来。
“在这些矫正方法中,作为眼科医生,最不推荐的是隐形眼镜。”李莹教授说。隐形眼镜学名叫“角膜接触镜”,白天长时间贴在角膜上会影响角膜的呼吸,如果再加上清洁条件差,或者佩戴者不讲究卫生,会对角膜形成伤害。专家强调,如果要戴,一定注意佩戴时间别太长,另外清洁工作务必要做到位,千万别偷懒。
中老年:兼顾老花和白内障
随着年纪的增长,人的眼睛也开始老化,主要表现为老花眼和白内障等。近视眼患者同样也会面临这些问题,这时该怎么办呢?
李莹教授说,眼睛不近视的人老花发生得早,近视眼则发生得晚,但也会出现。近视加老花,有的人不得不配两副眼镜,一个看远,一个看近。如今有了多焦眼镜,就是把近视镜和老花镜做到一个镜片上,佩戴者稍作调整就能转换,方便多了。另外,有些四五十岁的人如果选择做屈光手术,医生会考虑到他过几年后老花的可能,做的时候留些近视的度数,届时可以抵消。对于患上白内障的近视眼患者,如今的人工晶体已经发展到可兼顾近视的程度。因此,选择适当的人工晶体就能一并解决了。
最后,李莹教授强调,无论采用上述哪种近视眼矫正方法,改善的只是视力,眼球的拉长变形没有改变。因此,高度近视者生活中一定要避免剧烈运动,特别是避免跳水、倒立、蹦极等活动,以免发生视网膜脱落。▲(生命时报记者张彤)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