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跑步仿佛是一种天生的技能,并不用学习就可以拔腿就跑。所以很多业余跑步爱好者从来没有学习过如何跑步,他们可能也从来没有被教过如何用正确的姿势和符合人体力学结构的方式来跑步。
所以今天和大家聊聊似乎与损伤防护不太相关的话题——该如何跑步。不过请大家先要清楚一点,今天这里讲的绝大部分内容是针对跑步新手的。已经有经验和坚持跑步多年的跑者,如果没有遭受过什么明显的损伤,最好还是按照你的习惯继续跑。这听起来好像没什么科学含量,改善你跑步方式的最好办法就是多跑,行动需要理论指导,但要好的结果则一定要行动。
先说说跑步的技术原则,最重要的是提高你的步频以及降低步幅。步幅指的是每分钟跑步的步数,大多数优秀的跑者的步幅是每分钟180步左右(双脚都算)。理想状态下跑得比较舒适时,你的步幅最好要达到每分钟170步,当你跑的速度加快时达到这个频率并不太难。如果还达不到这个频率,可以每隔2-3周左右增加5%。最新的研究表明,较高的步频会降低双腿受到的冲击力,提高跑步效率以及减少损伤几率。
正确的蹬地时间。跑步新手往往为了达到更大一些的步幅,有向前“伸脚”的倾向,这样做的话就会造成足跟过度向前着地,这个着地点会超过你整个身体的投影线。这是必须要避免的。正确的做法是,应该让你的脚着地点在你的身体下方,而不是超过你的身体。而跑步新手往往只是注意脚的哪个部分先着地,这相对于保持脚的着地点在你身体下方来说并不那么重要。保持步频在每分钟170步以及保持脚的着地点位置,就会大大提高你的跑步效率。所以在你跑步的时候,要时刻提醒自己注意这两点,而不要把你的脚或腿伸到你身体的前面去。
保持良好的身体姿态。在跑步的时候尽量保持身体抬高的姿态,这样就会尽量减少含胸驼背的不良姿势。不少跑步新手虽然知道在跑步时需要身体前倾,但是往往做的却是弯腰前倾,换句话说就是只做到了躯干的前倾,而腰部以下的身体部位并没有随着躯干向前倾斜。正确的姿态是整个身体从脚踝处就整体地向前微微倾斜,使躯干和腰臀部及下肢保持一条直线。当你注意在跑步时保持拔高身体、腰背挺直的时候,这一点会自然做到。想象在你的头顶有一根线垂下来连着你的整个脊柱、腰臀部和下肢,有个人在你的头顶向上拉这条线把你的身体拉直,这样你在跑步时就会抬头挺胸,保持身体抬高的姿势了。
当你能逐渐有意识地把这几项落实到你的跑步实践中时,你会渐渐感觉到跑得会越来越舒服,并且会减少受伤的几率。事实上多数的业余跑步者都没能够遵循这些原则,而他们就会面临更长时间的瓶颈期和更多的慢性劳损。
特别是那些想要参加比赛的业余跑步者,这些原则更显重要。在训练的过程中,除了单纯的跑步训练外,保持有规律的力量训练,强化跑步方式和姿态,注重身体恢复的多样化训练,都是十分必要的。设立长久目标和循序渐进的实施计划达到这个目标,比仅仅追求每周跑多少量的意义要大得多。
最后总结一下跑步新手常见的一些错误技术动作。
1.脚跟先着地。跑步时脚跟着地相当于给你自己刹车,由于脚跟先着地时的着地点一般是在身体重心前面,这样的动作会使你要重新启动而消耗更多的能量,不能利用身体向前的惯性动力,同时还会大大增加下肢各关节的负荷力。同前面讲过的,增加步频会减少足跟着地。试试赤足跑步你就会充分感受和理解这一点了。
2.身体后倾。正常良好的跑步姿势是整个身体微向前倾,而不是弯腰,这样可以很好地保护腰部,少受损伤。
3.手臂侧摆。跑步时手臂应该和你跑步的方向一致进行有规律的摆动,而不是左右侧摆。跑步时,躯干是会有自然的扭转活动的,而手臂前后对应摆动的作用是会将躯干的这种扭转最小化,以保持尽可能的稳定性。如果手臂有过多的侧摆动作,则会通过肩部的传递而将躯干扭转作用加大,逐渐就会引发各种关节问题。需要注意的细节是,手臂前后摆动时,向后摆动的幅度要稍大而向前摆动的幅度要小些,这样也可以减少步幅过大的现象。手臂前后摆动的高度是依据你跑步的速度而定,加速快跑时,前臂向前应该摆动到自己下巴的位置,此时对侧上臂向后摆动时的位置差不多和地面平行,而肘关节大约为90度左右;慢跑时上肢摆动幅度下降,关注点在放松和保持平衡上。
4.“坐着”跑。如果在跑步时腰臀提升不够的话,腿部向前后的伸展很难做到位,这样应该有的膝部抬起就很难做到,进而造成足弓的弹力下降,主要依赖股四头肌的发力,而大腿后群肌和小腿三头肌发力不够全面。
5.钟摆腿。由于大腿后群肌肉参与发力不够,造成脚抬离地面不够,因此膝关节也随之抬高不够,后果就是步幅过小,看上去像是直着腿在跑步,这会增加大腿后群的负荷和各个关节损伤几率。
这里粗略地和大家探讨了一下跑步新手容易忽视和常犯的错误动作,希望这些内容对提高大家的跑步效率和预防损伤有所帮助。
(文/美国注册物理医疗师、运动医学硕士李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