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人民网健康卫生频道>>新闻要闻

“滴滴医生”送医上门 新模式能否闯出新路子?

2015年10月26日09:28    来源:人民网-健康卫生频道    手机看新闻

人民网北京10月23日电 10月18、19日两天,由阿里健康、名医主刀、滴滴出行三方合作推出了免费送医上门活动。打开滴滴出行APP后,在顺风车、快车右侧看见“叫医生”的选项,用户点击呼叫医生发出请求后,便会接到医生的电话沟通了解用户的基本信息,确认需要上门服务后,医生会在第一时间搭乘带有“滴滴医生”车贴的滴滴专车上门服务。

号称目标为“盘活现有医疗资源”的这一新诊疗模式,能否颠覆目前在大医院“排队三小时看病三分钟”的困局?被互联网日益渗透的移动医疗究竟能走多远?

“滴滴”一声,医生上门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全科医生李旻瑶10月20日上午接诊了3例预约患者,分别是肠胃不好、有感冒症状和腰腿疼痛,经过初步上门看诊,这3名患者将被接到医院本部做进一步诊治。

李旻瑶说,自己是全科医生,和专科医生还是有一些区别,相当于在诊疗的第一线,到他那里先判断有没有必要到专科医生那里去检查,再去诊治。

滴滴总部公关部蔡婧嫣说,他们做的就是用叫车替代了挂号:“可以理解为20多个挂号放在了移动的车里,挂号的方式变成了叫车。目前没法把拍片验血这部分需要去医院做的检查搬到车上来。如果医生建议去医院作进一步治疗,这部分患者根据情况,后续诊疗工作将在医院进行完”

据悉,在为期两天的活动时间里,滴滴出行APP共收到来自北京、上海、杭州和南京超过2000人次的医生上门预约订单,实际提供了40余次上门服务,并在12座城市送出2000个阿里健康药箱。

阿里健康副总裁倪剑文说:“开展这个项目的原因,首先是针对目前公立医院看病难、排队长的问题,上门医疗存在巨大需求;其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家庭医疗资质的医院,未能填补所有的上门就医需求。”他表示,“滴滴医生”服务的患者,主要是老人、小孩和行动不便的人,选择的合作医院都是有上门医疗资质的,选择的医生有外科医生也有全科医生。

“滴滴医生”能否缓解看病难?

近年来,看病难问题在全国范围内虽得到有效缓解,但抢号不易、排队时长、看病时间短等问题仍然是不少患者的心头痛。用手机“滴个医生”上门服务,听起来吸引力十足。有观点表示,如果“滴滴医生”遍地开花,患者大概就不用披星戴月去大医院排队看病了,而“医闹”和“号贩子”也可能要失业了。互联网医疗还可能收到重构医患关系的奇效:“滴滴医生”推广后,患者和医生可以在线互给好评和差评,如此一来,医生“脸难看”恐怕将影响生意,患者“病难看”恐怕就进了黑名单,以后无论怎么呼叫也叫不到医生抢单了。

作为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中国心血管专家胡大一表示,非常乐于参加这种互联网方式的服务活动。目前,医生资源多数被“拴”在大医院,患者很难找到医生,医生的多点执业也很难落实。“送医上门”活动能够解放医生资源,还方便患者找到专家就诊。

在胡大一看来,互联网医疗不是通过网络看病,而是通过互联网的手段方便医患双方。他认为,互联网医疗的发展是大势所趋,传统医疗模式必须改变。目前,传统医疗最大的问题,在于患者看病难、医生看病累。而通过互联网医疗,患者能够方便找到所需的专家,医生能够有更多机会多点执业。

“未来应该会有更多元化的医疗服务和更多操作细则、流程设计,这次的试水反馈会作为参考。”滴滴专车华东市场总监唐意说。

“滴滴医生”能走多远?

虽然已经有国外公司先行先试,但反对的观点认为,滴滴医生模式在国内行不通。滴个医生上门,首先要突破法律的瓶颈。医生看病不能在注册地点之外的医疗机构看病,更不能在非医疗机构看病,这意味着,无论是网上问诊,还是上门服务,医生都得避开这条红线才行。

根据国家卫计委在《关于推进医疗机构远程医疗服务的意见》中的规定,职业医生只能在医疗机构做诊断、开处方,换句话说,上门问诊的医生只能提供健康咨询,却不能治疗疾病。

其次,有评论指出,滴滴医生在商业模式上也很难走通,专家平常看个特需门诊不过半小时即可收费300元,如果要跟随滴滴专车上门服务,一天也看不了几个病人,这个收费得收多少才能回本?如果价钱太过了,又有多少人愿意掏钱?

此外,现在已经不是一个医生号脉打天下的时代,离了辅助检查,就没几个医生能看病,把医生滴上门,能有多大意义?如果仅仅是初步分诊,最终患者还是要回到医院做最终诊治,医生上门就成了多此一举。何况大医院医生本来就稀缺,还把他们的时间浪费在堵车上,更是不可行。

对此,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科医生张发明表示:“我的个人网页有230万人次的访问量。有疑难病情的病人在我这里治疗回去以后,像家在云南广西等地方的,再来看一趟,医疗成本远远低于路上的成本。这种情况下,他们在当地做个检查,发个照片给我就解决了。不是说一棍子打下去,所有人都行,所有人都不行。”

在部分专家眼里,“滴滴医生”这种新的商业模式能否持久、壮大仍待观察。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卫生管理与政策中心主任蔡江南教授认为,互联网+医疗,对改善就诊流程、体验能有一定作用,但更多的是要通过线下得到服务。

资深医药营销人士刘谦指出,医生上门不是不可以做,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依托社区医生在方圆几公里内为患者提供慢病服务,建立患者健康档案。符合国家政策,经济上和医疗上又有可行性。而此次滴滴医生上门的尝试,更可能仅仅是一次营销策划。(王宇鹏综合南方日报、中国广播网报道)

 
分享到:
(责编:权娟、聂丛笑)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