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上海市同济医院 :让心不痛
智能信息化全时段胸痛救治+早期全程心脏康复模式实践

2020年12月18日09:27 来源:人民网-人民健康网

胸痛,让患者心痛;高危胸痛,如得不到及时规范治疗,患者可能死亡,或者救治后出现心衰问题,让家属心痛。该案例探索智能信息化全时段胸痛救治加早期全程心脏康复模式治疗以急性冠脉综合征为主的胸痛患者的效果。基于智能信息化全时段救治模式完成心脏再灌注治疗,联合全程心脏康复模式实现心脏功能最大限度恢复,探索胸痛患者救治的全新模式,让患者心不痛,让家人心不痛。

一、胸痛救治模式简介

(一)构建胸痛救治区域网络,畅通多学科联合救治绿色通道:胸痛中心以同济医院为核心主体,联合上海市急救中心及周边9家基层医院,为高危胸痛患者开通“绿色通道”。以信息化平台为抓手,深化与胸痛中心辐射医疗机构合作,共建急性胸痛救治网络,开展对周边社区医院急性心肌梗死和其它心血管危重症患者的远程会诊和联合救治。带动医联体单位胸痛诊治连贯化同质化管理,以优质医疗资源共享协作为途径,带动沪西北3区9家医疗机构协同发展,提升区域胸痛救治能力。

(二)依靠信息化手段、紧密联系急救系统,实现全时段救治:基于我院与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携手打造的院前院中智能化急救体系,我院实现与120急救系统的实时无缝对接。启动胸痛救治绿色通道,第一时间与同济医院胸痛中心进入“在线工作模式”:通过智能可视化系统,急救车内视频信息、病人的实时图像传输到医院中心监控屏,实时心电图波形,各项生命体征信息显示在大屏幕;GPS系统精确显示急救车的车辆行驶轨迹、协助预估病人送达时间。通过双向语音视频通讯,建立远程诊治通道,同时利用手机移动设备建立胸痛中心微信沟通平台,保证信息准确、有效、及时传输。院内可及时启动胸痛绿色通道,当病人抵达医院时,医护人员已经做好了相关准备工作,患者被紧急送至心脏介入中心,为病人的抢救节省出了宝贵的时间,

(三)早期全程心脏康复模式:上海市同济医院心脏康复团队在全国率先实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床边康复、宣教、危险因素管理-心肺功能评估-监护下运动-居家康复-心脏康复俱乐部全程管理的康复模式,患者的生活质量、运动耐力和心理状态得到明显改善。上海市同济医院心脏康复还建立了三级医院-社区-家庭心脏康复的闭环转诊模式。

二、建设成效

(一)医疗业务量显著提高,质量指标显著改善:胸痛中心挂牌至今,心血管专科共收治包括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肺栓塞、主动脉夹层、急性心衰、严重心律失常等心血管危重症患者10000余人次,胸痛患者1500余例,急诊PCI月最高25例。D-B时间是胸痛患者诊疗中的关键,再灌注成功与否直接决定患者生存及预后状态,随着我院心内科第二导管室投入使用,大大降低占台概率,对由基层医院转诊的明确STEMI的患者,实行绕行急诊的方案,进一步加快了救治。我院D-B时间平均70分钟、心电图确诊时间在10分钟以内、抽血后20分钟内获取肌钙蛋白检验结果、导管室激活时间控制在25分钟以内。胸痛中心相关考核时间指标,逐渐下降,救治效率显著提高。

(二)学科建设成果:医院胸痛中心相关科室承担了“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上海市科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上海市市级医院新兴前沿技术联合攻关项目、上海卫健委等课题20项,相关成果获中国康复医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上海康复医学科技奖一等奖。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发表SCI论文34篇,总影响因子接近100,主编专著15部、专利授权17项,执笔撰写《慢性稳定性心力衰竭运动康复中国专家共识》,参编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指南等国内多部指南的修定。

(三)模式推广及社会效益:通过建立胸痛学科联盟等方式,覆盖全国40多家单位的90多个相关学科,推广智能化信息化胸痛救治+全程心脏康复模式。如组团式援疆-助力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胸痛中心建设早期全程心脏康复模式推广。上海市同济医院心脏康复带头成立了上海市同济医院医疗集团脏器康复联盟和长三角社区基层心脏康复联盟,社区基层心脏康复联盟涵盖四十余家社区医院,联盟委员80%为医院院长。通过两个心脏康复联盟的成立实现了医疗资源纵向整合,可以打破地区、部门的限制,及打破医院所有权和行政化管理的局限性,充分发挥我院的技术优势,带动联盟内的成员单位技术协同发展,使我院全流程心脏康复模式得以推广,增加心脏康复受惠人群。(上海市同济医院供稿  案例编号:293103496)

(责编:孙博洋、李轶群)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