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麻醉医生到战疫英雄——记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
4月中旬的周末对张定宇来说依然忙碌,更换了三次时间,与记者的采访时间才最终确定。
疫情风暴过后,武汉的生产生活正在复归往日的生机与活力,而被喻为“风暴之眼”的金银潭医院也在恢复“平静”,紧锣密鼓地为常规诊疗工作做准备。
“作为一个传染病专科医院,‘平静’意味着人民的平安,但‘平静’不是被动地等待,而是要‘时刻准备着’。”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这样定位自己所在医院的职责。他凭借多年来养成的敏锐、冷静、谨慎、细致的职业素养和领导定力带领全院医护人员日夜奋战,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打了“漂亮的一仗”。
“麻醉科选了我,我通过麻醉科成长为更好的医生”
铁人、硬核、果敢、坚毅……这是媒体报道张定宇用得较多的关键词,在他看来,这得益于“做一行爱一行,踏踏实实做好一名医生”的初心。
1986年,20多岁的张定宇从医学院毕业,进入武汉市第四医院。
“当时医院缺麻醉科医生,作为补充力量,我服从按需分配,成了一名麻醉科医生。”他讲述说,自己性格喜静,而做麻醉恰恰需要冷静、敏锐,比较符合麻醉科医生的基础素质。
提及从事麻醉工作的经验,张定宇便侃侃而谈,他说,作为麻醉医生,在对患者进行麻醉时,从术前准备、术中观察到术后影响,患者的任何细小变化都要记清楚。
“从术前访视开始,就要对患者做一个整体的评价和交流,对患者的状态有一个很完整的概念和整体的印象,从某种程度上,麻醉医生甚至要比管床医生、外科大夫了解患者更透彻,从而和患者建立起一种信任关系。”他的神情认真而严谨。
在这次新冠肺炎救治中,张定宇一以贯之地“谨小慎微”。在他专业的角度,患者每一点血压的变化、呼吸的变化、心率的变化、氧合状态的变化,都在提示这个患者的整体状态,都是很紧迫的事情,也必须要在很短时间内处理好。
张定宇认为,观察敏锐、仔细、反应迅速、细致、踏实、对患者全程的关注与责任,是对医生综合素质的一个挑战,也是麻醉医生经历给他职业素养、职业性格养成上的铺垫和基石。
“这次疫情从开始到患者爆发式增长,再到危重病例增多,我们很快就感觉到了事情的严重性。”说到这里,张定宇眉头紧锁,之前也应对过禽流感等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但都不像这次来势如此突然、凶猛。病人数量激增,可院里的人力资源不足,这是个严峻的挑战。因此,我们很早就开始进行全院动员,当时就预测,这里可能就在“风暴之眼”。
“麻醉与重症相伴,贯穿整个疫情抢救过程的始终”
在这次的疫情救治中,麻醉作为救治链条的重要一环,张定宇给金银潭医院麻醉科的表现打了满分。作为院长的张定宇,因为有经历,所以清楚如何去规范地运行;因为有经验,所以明白如何有效地支持。
金银潭医院的麻醉与危重症在一个MDT团队。危重症的一些操作,比如神经静脉、动脉的插管等,都需要麻醉科医生来进行。因为有大量重症患者需要做气管插管,麻醉科医生在其中承担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也被形象地称为“插管小分队”。
“插管小分队”几乎是贴着病毒战斗,风险极大。既要保证为病人成功插管,同时要防范自身感染。因此,金银潭医院为麻醉医生配备了镇压呼吸器,在防护上要求必须做到位。
另外,麻醉科还要负责和危重医学团队共同维系患者的生命体征。张定宇介绍,早期的7名患者需要做气管镜肺泡灌洗,因此都进行了气管内麻醉,两个小时、七台手术的静脉麻醉,放置了7个喉罩,才取得了病例样本。这是疫情初期麻醉科最开始做的工作。
“对于麻醉科医生,患者的生命变化全部掌握在自己手中,必须静下心来照看好手术进程。”他强调。
“大疫就是大考,功夫在平常,我们时刻准备着”
“传染病医院平时不会被高曝光,但需时刻处于备战状态,队伍的培养、制度的建设、流程的设计等每个环节都做好细致、充分的准备。”张定目光笃定,我们要时刻守候、守护。
在这次疫情救治中,从一部电梯控制到床位资源统筹调配,作为院长,张定宇都力求做到精准、高效、最优。
“比如病床资源的调节,我必须要盯着落实到位,安排好。每次当一个楼层的病房收治到30个左右患者的时候,我们就要想到赶快布置落实另外一个楼层,包括设施到位、消毒到位等也迅速落实好。” 张定宇介绍说。
他始终认为,细节决定成败,一个“简单的动作”有时就能避免灾难和意外。
“在危重患者转移、转运过程中,一般由院保卫科控制一部电梯,而他们要先把电梯跑一趟,确认没有问题再进行患者转运。转运后,马上就有人跟着给电梯做病毒消杀。一旦患者在转运过程中被卡在电梯里,将是灾难性的事情。所以我们平时就做了很多次的演练。” 张定宇说。
除了流程的演练,张定宇对于本院医护人员也要求将“时刻准备着”作为常态。
“首先你是一个医生,对疾病的一些基本处理原则应该了解并会操作,比如ECMO设备的实操;然后你才是一个内科或外科医生。” 张定宇表示,在这种观念和习惯的长期熏陶下,当全院医护力量集中于一种疾病的时候,大家才能冲得上去,知道如何做好基本的应对。如果平时不做这个准备,关键时刻就不能达到“合格的战斗力”。
“从临床需求看管理,运维好有限资源,统筹调配最优化”
从麻醉科医生、医务处主任到血液中心主任再到传染病医院院长,看似角色和领域不同,但在张定宇的医疗征途上,都是一次次严格的素养训练、一次次认识链条的深化、一次次能量的蓄积。
“2012年9月,我到武汉血液中心,大家都觉得血液中心的服务内容不就是采血供血吗?可从临床的角度去看,‘临床大夫需要什么,临床有多少台手术进行,有多少患者的拯救因为缺血没有实现’,我们却要有这种认识上的紧迫感,然后带领团队千方百计解决这些问题。”正因为自己曾是麻醉临床医生,张定宇深谙这种需求。
在血液中心的一年三个月,他带领团队很快就扭转了当时武汉缺血的局面。整个武汉市的麻醉科医生反映用血很方便,不会因为缺血导致手术取消。
“心中要有临床”,这是张定宇深植内心的准则和圭臬。作为金银潭医院的领导者,这次疫情救治他深感重任压肩,临床基础需要什么支持,得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因为他习惯于用临床思维看待管理工作,减少了管理和基层的脱节,能够在资源有限的前提下,确保组织救治及时、高效、无缝衔接。
“我们经常看到,某个季节、某个专科的患者会非常多,比如手足口、流感高发季床位会爆满,其他像肝病科这些床位不太紧张的病区就可以合并,腾出资源收治流感或手足口患者。”
所以,最大限度用好医疗资源和人力资源,用最简单的、消耗资源最少的办法来开展医疗服务。这已经成为他的思维惯性。
在这次疫情之初,同样出现了“恐慌性”就诊、医疗资源“挤兑”的困局,“转诊到金银潭医院的病例急剧增加,医院ICU病房原有的14张床位已经饱和。”回想当时的状况,如今还会让张定宇捏一把汗。为了能够收治更多的患者,他及时清空其他病区,开辟新的ICU病房。在国家医疗队到来之前,终于快速完成了对病区的改造。
“让机构得到成长,让平台能力得到提升,让自己在新岗位再出发”
“2013年12月,我开始担任金银潭医院院长。作为院长,我一直认为,必须要给同事增强自信心,让他们对自己的职业、所在的机构充满信心,工作能力得到提升,让机构得到成长。” 张定宇认为这是一院之长赋予他的责任与使命。
在这次疫情前,金银潭医院虽然在外界一直“默默无闻”,但其实在药物临床试验,特别是在药物一致性评价和生物等效性研究方面,金银潭医院已经有很多优秀成果。
2019年金银潭医院牵头申报的“肺结核新药临床评价技术平台建设”课题,还拿到了国家2020重大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这个国家级技术平台建设项目的获得,使金银潭医院成为首家以责任单位申请获批的“重大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市级单位。
“医院的平台运行能力与实力在这次疫情中得到了充分的实战检阅,各方面专家都能在这个平台上很好地运行他们的研究项目,并非常严谨地执行下去。”言到此处,张定宇充满欣慰与自豪。
如今,疫情风暴逐渐平息,从一位临床麻醉医生到带领一支队伍,管理一家医院,张定宇也即将在更高站位上为卫生健康事业贡献心力,再出发。
“新的岗位充满更大的挑战,我心存敬畏、如履薄冰,必须做好准备、学习蓄积,继续脚踏实地、尽职尽责,不负信任和期待。”张定宇说。(崔元苑)
- 人民健康APP
- 人民好医生APP
热门点击排行榜
联系我们
人民健康网微信 微信号:rmwjkpd 公众号:人民网健康 |
人民健康网微博 微博昵称: 人民网健康卫生频道 |
电话:010-65367951 邮箱:health@people.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