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多方发力织密患者安全网 提升患者幸福感

2019年09月23日14:55 来源:人民网-人民健康网

近年来,由于医疗水平的飞速发展和公众对健康需求的不断提升,患者安全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重点话题。今年5月,瑞士日内瓦举行的第72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决议,将每年的9月17日设立为世界患者安全日,以传播患者安全理念,推动全球协同合作,共同增进患者安全。

“患者安全主要是指通过采取系统性、预防性的措施,降低医疗过程中以及医院环境中的各类风险,使患者在医院期间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伤害,维护患者及整个医疗环境的安全状态。”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周长强,在近日举办的患者安全主题发布会上指出,患者安全是系统工程,涉及医疗质量安全、医疗服务、医疗风险防范等方方面面。

加强医疗管理 政府关注患者安全

在我国,患者安全始终被相关部门视为一项重点工作。尤其近年来,国家卫健委先后出台多项政策,建立并完善了医疗质量管理的长效机制,不断完善临床诊疗相关规范标准体系,明确了在诊疗活动中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的一系列制度,对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发挥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与此同时,国家卫健委还将患者安全管理融入于医疗管理的各个环节,在通过完善顶层设计更好保障患者安全的同时,于2018年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患者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专门就患者安全工作做出部署,明确提出了五项主要任务和十项工作举措。

据了解,国家卫健委将今年第一届世界患者安全日的活动口号定为“人人参与患者安全”,旨在动员医院各个岗位的工作人员、患者及其家属、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并参与患者安全,由点到面形成合力,共同编织一个紧密的安全网,保障患者健康权益。

在周长强看来,目前我国患者安全工作面临一定挑战。“客观上,现在人口老龄化,医疗服务量都在持续增长,医疗新技术的发展给患者安全带来了新要求和挑战;主观上,存在对患者安全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患者安全管理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同时,他还表示,未来将从三方面进行加强和改进患者安全工作。“一是把患者安全作为加强医疗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二是要突出重点,持续提升医疗机构的患者安全管理水平;三是要加强教育培训,要营造积极的患者安全文化。下一步,国家卫健委将围绕构建‘政府主导、各方参与’的患者安全工作格局,营造积极的患者安全文化等方面开展工作,提升患者安全水平。”

提升安全水平 医院保障患者权益

“构筑一个优质、安全、高效的患者安全体系是我们的共同责任。我们将一如既往的以严谨求精的工作态度和高度负责的责任担当,推动患者安全各项工作高质量、更高效率、可持续地发展。”中国医院协会副会长方来英表示,作为我国医院的行业组织,医院协会一直积极致力于我国医院患者的安全体系建设工作。

方来英介绍,从2006年起,中国医院协会按照国际惯例每2至3年定期发布一版《患者安全目标》,至今已连续发布七版。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最新一版《患者安全目标》在首次纳入“加强电子病历系统安全管理”的同时,强调了日间手术的术前检查评估与术后访视。

“我们还为行业搭建了患者安全交流平台,在原国家卫计委医政医管局的指导下,于2014年9月牵头组织成立患者安全教育与研究协作网。研究协作网成员涵盖全国14个省的100余家医院,定期组织开展患者安全案例分享和系统改进分析。”方来英说。

对于患者安全工作的具体实施,中日友好医院和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则为其他医院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据中日友好医院院长孙阳透露,该院于2018年7月建立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院内上报信息系统。该系统优先改善患者身份识别、药物使用、围术期管理等,可最大程度减少不良事件发生。而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肖明朝表示,早在2008年就成立了“患者安全研讨小组”。在逐渐形成全院各部门、各专业的广泛学习、实践、研究与推广患者安全良好态势的基础上,还建立了医护患联动,通过多种途径鼓励患者及家属参与患者安全。

加强沟通宣教 医师立足本职

在医生和药师看来,药品安全则是患者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其实,保障药品安全在我国的相应政策中已有体现。例如《“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就明确提出,深化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研究建立以临床疗效为导向的审批制度,提高药品(医疗器械)审批标准。加快创新药(医疗器械)和临床急需新药(医疗器械)的审评审批,推进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完善国家药品标准体系,实施医疗器械标准提高计划,积极推进中药(材)标准国际化进程。全面加强药品监管,形成全品种、全过程的监管链条。

对此,有业内人士指出,与患者及时沟通并对其进行教育,是用药安全的基础。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陈蓉指出,加强患者用药安全,还要病人角度进行考量。医生的目的是治病救人,患者安全则是最高目标。作为医生,确保患者安全就是要给病人合适的治疗。除明确适应症外,还要详细了解患者病史及合并用药问题后,才能在所有疗法中,选择最恰当的药物、配伍和剂量。

“医生在处方完药品之后,为患者讲解用药环节,帮助患者避免出现药物副作用和不良反应,是药师的职责。”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副主任药师赵宁表示,一般来说,药师接触患者的有效途径分为药师门诊和药物咨询室。在我国还有一种门诊模式是药师和医生的联合门诊,当医生开出处方后,如果有用药交叉的问题,药师就可以帮助患者解决。这也是帮助患者解决用药安全问题的又一有效途径。

确保用药安全 企业贡献力量

有业内人士认为,建设完整的患者安全体系,除政府、医院和医师外,还需要医药、医疗企业的力量。尤其在关注患者用药安全方面,企业更是不可或缺。在诸多关注患者安全的企业中,拜耳公司已连续三年举办了患者安全日主题活动,为提升患者安全而努力。

“对于公司而言,患者的安全和福祉是最为重要的任务,我们始终将患者放在首位。这是我们业务的根本,不仅只是一项义务,提供高品质的处方药与非处方药产品是我们的承诺。”在今年的患者安全日论坛上,拜耳集团全球首席医学官Michael Devoy表示,“我们致力于通过安全合理用药改善患者的体验。因此,药物警戒部门的同事们在产品生命周期的每个阶段都恪尽职守。”

拜耳全球药物警戒负责人 Michael Levy则指出,在确保患者安全用药的同时,企业也面临着不少挑战。他说:“第一个挑战,就是如何收集到高质量数据。目前,药物安全性数据报告在全球世界范围存在一些共性问题,即患者与医生不一定每次都报告所发生的不良反应事件。因此,我们期待并鼓励医生、医疗护理人员、患者能够及时报告。只有将这些信息汇总集中,才可以让企业判断重要性;另外一个挑战就是辨别有效的互联网信息。因为一个不良事件会在不同网络平台重复出现,为收集数据的工作带来了难度。我们正在积极寻找方法,帮助提升不良事件数据处理工作的效率。”

“我们只有尽可能多地收集药品总体信息,才能进一步保护患者安全。因为,患者和医生所报告的信息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药物安全特性。当我们在全球范围内收集到关于某一药物的不良事件报告后,才会发现一些新的、重要的安全性问题,必要时会更新修改药品说明书,改善药物安全特性,从而让患者获益。” Michael Devoy补充说。

此外,企业对产品进行风险控制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对患者进行教育,以提高患者对产品严重不良反应的认知,从而规避风险。但是,企业仅凭自身力量发放教育资料,具有资源有限、覆盖面小且权威性不足的缺点。为解决这一难题,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伊爱基金执行主任张彦明表示,协会应发挥自身优势对企业进行帮助。例如在提供药品服务时,受益者既要符合公益项目要求的经济条件,还要严格符合医学条件,会由专家团队和医生志愿者严格把关,确保用药安全。 

(责编:董童、杨迪)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