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瘤君”难缠但没那么可怕
随着生活方式、环境等综合因素的变化,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血液肿瘤之一——淋巴瘤发病率不断上升,逐渐成为国内公众健康的一大挑战。近日,上海市抗癌协会推出了新版《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推荐》,癌种由去年的7种扩展至14种,淋巴瘤就在增加之列。
淋巴瘤为何“难缠”?哪些是易感人群?其患病征兆有哪些?目前的防治现状如何?在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之际,科技日报记者带着这些问题采访了中国抗淋巴瘤联盟主任委员、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淋巴瘤科主任朱军。
淋巴瘤高危人群要及时排查
常常有患者提出疑问,淋巴瘤是否会扩散至全身?“淋巴系统是全身免疫性系统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淋巴瘤一旦发现就是全身性疾病,这一点与肺癌、肝癌等实体瘤具有本质上的不同。”朱军表示。正如上海市抗癌协会官方公众号上“淋巴瘤君”的自白书——“无处不在就是我”。
记者了解到,淋巴瘤虽总体上可分为霍奇金和非霍奇金淋巴瘤两大类,但其亚型分型、分类极为复杂。“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淋巴瘤的最新分类,目前已出现不下70种病理类型。”朱军指出,学界对于淋巴瘤的认识还在不断完善。
总体来讲,肿瘤的发病外因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放射因素、病毒感染等,内因则为人体本身细胞、基因的突变。二者综合来看,便有一部分人增加了罹患淋巴瘤的几率。
哪类人群为高危人群?“有家族易感倾向的人群当属其一。”朱军进一步介绍,所谓“家族易感倾向”并非指遗传性,而是指家族基因在外界条件的诱导下易出现变异,因此增加患病风险。
“此外,基于某些感染因素致病的患者也可能易患淋巴瘤。”朱军举例,如B细胞异常所致的淋巴瘤与乙肝病毒感染有关,因此乙肝患者合并出现淋巴瘤的几率会比未感染乙肝人群高很多;再如,亚洲常见的BNK/T细胞淋巴瘤已明确与EB病毒感染有关,该病毒携带者自然也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淋巴瘤高危人群之一;胃炎、胃溃疡甚至胃癌等的罪魁祸首之一——幽门螺杆菌的感染与一种胃黏膜相关的淋巴瘤有直接关系,因此患有上述胃病的人们就要注意排查淋巴瘤的可能性了。
与其他肿瘤相比更易治愈
任何一种病症都会有征兆,淋巴瘤也不例外。朱军告诉记者,当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烧、消瘦、淋巴结增多、增大,甚至身体某些部位出现不明包块的时候,就要引起警惕,尽快到专业正规的医疗机构进行筛查。
正是由于很多人认识到淋巴瘤为全身性疾病、一旦“中招”,便在身体中“无处不在”,所以认为淋巴瘤比其他癌症都可怕,一旦患上便自觉未来暗无天日,因此在感官认识上排斥淋巴瘤,即便出现上述症状也讳疾忌医,存有侥幸心理。
“事实上,总体来看淋巴瘤是目前众多癌症中控制率、治愈率最高的肿瘤之一。”朱军指出,全国范围肿瘤医院接收的淋巴瘤患者5年生存率平均为40%左右,专科医院接收的患者5年生存率可高达62%,而肺癌仅为15%,肝癌更低,约为12%。
“究其原因,是我们赶上了新药研发、快速推进上市的好时代。”在朱军看来,淋巴瘤患者相对于某些难治肿瘤来说“运气好一点”,放、化疗对淋巴瘤的疗效相对较好,为患者生存率的改善提供了基础。
“近20年来,不少新药尤其是针对免疫或靶向药物出现,与基础化疗相结合形成更加精准的治疗方案,大大提高了淋巴瘤的治愈率,目前淋巴瘤的治疗进入了靶向、免疫治疗与化疗等多种手段结合的时代。”朱军介绍,“近年来针对淋巴瘤的免疫及靶向新药蓬勃发展,国内药企在药物创新方面也到了一个开花结果的阶段,包括百济神州开发的BTK抑制剂等新药在内,可能进一步改善不同类型淋巴瘤的治疗效果。”
“希望患者能够客观地认识淋巴瘤,不迷信、不害怕,并充分信任专业医师的能力,医学界也正在进行多学科协作、专病化发展的研究、诊疗模式,共同对抗‘淋巴瘤君’。”朱军说。(实习记者 于紫月)
- 人民健康APP
- 人民好医生APP
热门点击排行榜
联系我们
人民健康网微信 微信号:rmwjkpd 公众号:人民网健康 |
人民健康网微博 微博昵称: 人民网健康卫生频道 |
电话:010-65367951 邮箱:health@people.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