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追梦人王辉——一个活出自己的医界奇人【3】

2019年04月02日17:44 来源:人民网-人民健康网

“辉”、“挥”之辩

查阅王辉先生的资料,有心人可发现一个十分有意思的现象——他的本名是“王辉”,但他特别喜欢用“王挥”这个名字来自称。在相关媒体的报道中,有的将“王辉”与“王挥”并用,还有的将后者称之为“别名”。

其实如果细细探究当不难发现,“辉”与“挥”虽一字之差,但却是打开王辉先生丰富的精神世界大门之奥秘的钥匙。

有老先生的最喜欢的工作格言为证:“人生能有几回搏, 留得光彩照人间”!只有通过拼搏才能让生命迸发光辉,这里的关键字是“搏”,当与“挥”有异曲同工之妙吧?

有老先生的言志诗作为证:“无虑无忧亦无求,何必斤斤计小筹。清风明月随意取,绿水青山任邀游。秦皇汉武俱往矣,唐宗宋祖逐水流。唯有风流春常在,潇洒神奇万年秋。”无论从言志还是抒情的视角看去,透过彻悟人生之潇洒与豁达的字里行间,读者亦不难读出不屑于“计小筹”而是执意于拼搏的胸襟、格局与品位。

有老先生最喜欢的“求实奋进”四个字为证:谈到他的书法作品,他曾经坦言:郑板桥的代表作品是‘难得糊涂’,我的代表作是‘求实奋进’,我希望死后人们提起我,便想起‘求实奋进’这四个字。”

有老先生与亲人、朋友和媒体人对话时常挂在嘴边的话为证:“以前人死是留座坟,现在人死冒阵烟,可是在世上生活了一辈子不能什么也不留下,应该给后人留下些东西。”

还有两个字的不同偏旁结构和含义为证:“挥”的部首为“扌”,字面释义为摇动、舞动、拂去、抹掉等。而后者呢?两相对比,当一目了然——只有通过挥别过去卸下沉重的精神包袱,才会通过“求实奋进”给后人留下点东西,才能让自己的人生产生光辉。

那么王辉先生孜孜以求的给后人留下些东西的具体指向是什么?

纵观老先生的生命历程,他从初解世事起,所喜欢的一是医学,这点前面已经做过交代,其二呢?当然就是“写字”了。

还是让我们回到现实中来。

1986年,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王辉先生从潍坊市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岗位上退了下来。那时医疗机构尚无退休医生返聘制度,自由执业更无从谈起。在那种情况下,王辉先生一生志趣中行医和“写字”的“双轨制”,就不能不窄化为后者“写字”这条“单行线”了。看来,先生晚年的痴情于抄书,既有个人志趣的因素,也有命运轨迹的束缚使然。

在离休后不久的一天,他无意中从《文汇报》上读到一条消息,说某地一名铁路职工用3年时间抄写了一部《红楼梦》长卷,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震动。其实在那个时候,王辉先生已经手抄了《三国演义》、《西游记》等多部中国古典名著了。但这条消息却重重地戳到了他神经的兴奋点:由此更加清晰地找到了践行“求实奋进”之志向的途径和方向,那就是要超越所有的今人、古人,用自己潇洒的板桥体去抄写10部、20部乃至上百部历史上的鸿篇巨著,填写古今中外历史上没有现代手抄本的空白。

说干就干!拿定主意后,他立马到百货公司文化用品专柜前问售货员:“最好的宣纸和小毛笔是哪种?”对方拿给他看,“纸我要一万张,笔要1000支。”世间竟然有这样的买家?售货员顿时惊得目瞪口呆,愣在那里好久才回过神来,把仓库里仅存的850支毛笔、100瓶墨汁和全部纸张摆在柜台上,这一次的花销就是6000元。王辉欢天喜地地雇车,亲自动手小心翼翼地把这些“宝贝”拉到家里,然后孩子般爱不释手地看着,抚摸着,笑得半天合不拢嘴。

然后,就是正襟危坐,挥毫泼墨了。

从1986年至2016年辞世前的30年里,王辉先生闭门谢客,每天都坐在书案前,不分昼夜地抄写,不分昼夜地追寻那个“填写中外历史上没有现代手抄本的空白”的梦。很多时候,每天抄书时间长达15多个小时,抄写字数在8000到10000之间。在先生辞世后家人清理遗物,在其中发现两大纸箱被磨秃了头的毛笔头。

王辉的经济收入在当时板上钉钉地属于高收入阶层。但由于把绝大部分精力都用到抄书上,物质生活就精简到维持最低标准上去了。

他住的房子里到处堆满了纸张笔墨,甚至连厨房里也堆满他精心装订好的手抄本,造访的客人来了连落脚的地方都难以找到。

曾经有采访的记者,在他的厨房里看到半锅吃剩下的炒白菜和碗里吃剩的已经硬邦邦的半块馒头,疑惑地问他为什么这么清苦?他笑笑说:“一个月生活费50元就足够,花多了不是浪费吗?”他还习惯了一种吃饭方法且乐此不疲—白开水泡“火烧”(当地一种烘烤干的面食),用咸菜下饭。在他看来,这样既节约时间又节约财力。甚至连一副6角钱的眼镜,也一直在鼻梁上挂了20多年,尽管镜架因断裂而缠上了胶布,他还是怡然自得地戴着它抄书、雕刻根雕和接待媒体记者的采访。

舍得舍得,有得有舍,有舍有得。

正如本文前面所说,王辉先生的书法,从学习柳公权、颜真卿和赵子昂开始,后仿郑板桥且几近乱真,许多书法大家都对他的书法艺术水平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但也有的业内人士从专业角度,指出其中的不足之处。但在王辉老先生看来,就如同他的为人潇洒一样,在挥毫泼墨时也不墨守成规——“我就是我,可以师法大师但不会食古不化”。

一桩桩一件件的事情,总让人联想到先生所钟爱的“王挥”这个名字中的“挥”字,由“挥”字而联想到先生让负面情绪“清零”的挥别过去,伏案挥笔泼墨时的挥洒自如,凝神雕琢时的挥汗如雨,直面方寸天地却极具挥斥方遒之感的澎湃激情。

(责编:刘卿(实习生)、李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