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追梦人王辉——一个活出自己的医界奇人【2】

2019年04月02日17:44 来源:人民网-人民健康网

阳光与囹圄

一个人生命中的许多选择,原本都带有某种偶然性,在哲学家眼中,这就叫做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了吧。

就在12岁那年,王辉先生患过一次重病。就在生命垂危之际,家乡的一位医生想方设法,不放弃最后一点希望,终于将他从死神手中夺回来。年幼的他就懂得感恩,更从自身的死而复生中得到了影响一生的启发——不仅是为了报答那位乡医的救命之恩,更是便立下了长大从医的志向。

波澜壮阔的历史风云,为王辉实现自己的人生志向提供了宝贵而瞬间即逝的机遇。

1948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潍县战役并取得胜利。此时年龄已经23岁的王辉根据自己的耳闻目睹和由此做出的判断,抓住这一难得机遇,毅然决然地做出了人生最重要的政治抉择:参加解放军!在这个重要抉择背后,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据他了解,在这支军队中有一支叫做华东白求恩医学院的军事医学院校。如果成为他们之中的一员,不就可以由此实现从医的志向了吗?

就这样,在潍县战役胜利后,王辉踊跃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4个月后济南战役打响,他作为解放军参战部队卫生救护队的一员,参加了这次著名战役,并在此后成为华东白求恩医学院的学员。

济南战役胜利后,王辉进入华东白求恩医学院,开始了正常的学员生活。该医学院于1949年5月由华东野战军划归山东省人民政府领导,1950年更名为山东医学院。4年后他从山东医学院毕业,就业于齐鲁医院。

但童年死而复生的经历总在他脑海中挥之不去,面对生活条件相对优越的省城疾病患者,总会时不时使他联想起故乡衣衫褴褛的乡亲,并进而使他产生这样的念头:“那里更需要我!”

思考和选择哪种答案不重要,重要的是选择什么行动!重要的是王辉先生在拿定主意之后,立马毅然决然地谢绝了医院领导的殷切挽留和同事与朋友的苦心劝解,在走上工作岗位仅一年后的1954年,执意同妻子一道调回了故乡山东省潍坊市人民医院。

崭新的充满阳光充满对未来美好憧憬的生活,在年轻的王辉眼前渐次展开。

不是早九晚五而是夜以继日是废寝忘食,为养育他的这片土地上的乡亲们诊治疾病,就因为心向往之就因为执念于此,所以他就忙碌、疲惫而快乐着。

潇洒的个性,更为他生活的言谈举止抹上了一丝不拘一格的色彩:工作时全神贯注、一丝不苟;在难得的公休日,就时不时地骑上当时社会上还极少见到的被称作“洋车子”的自行车,穿上崭新的“中山装”,偶尔还戴上一副墨镜,身心放松地到街上或者到故土的村子里兜上一圈。

因为医疗技术精湛,更因为他对患者疾苦感同身受,他的名声逐渐大了起来。要知道,在当时类似的医疗机构中,科班出身的医生本来就属于凤毛麟角。

奔他去看病的人多了,奔其他人看病的就少了,这就像一加一等于二的算术题那样简单。

对此,身心愉悦的王辉没有去想也无暇去想,他卯足了劲儿,就像不断迅速旋转的陀螺般紧张地工作着,并尽情享受着由此带来的身心愉悦感。

对于来自个别人的嫉妒,对人性之复杂与阴暗向来缺少洞察和防范的他,甚至漫不经心地采取了近乎恶作剧的回应方式——“有人不是说我靠衣着光鲜吸引患者吗?那我就穿上件补丁摞补丁的‘百衲衣’试试”!说做就做,他果然不顾妻子的阻拦,自己亲自动手,在崭新的裤子和上衣上补了上百个补丁,然后再去正襟危坐地面对一个个间或露出疑惑神色的患者。

衣服果然不再“光鲜”。但“百衲衣”毕竟不是阻碍患者请他诊治疾病的“防火墙”,该来求医的患者还是蜂拥而至。他用行动证实了自己的实力,但在为此而高兴的同时却埋下了祸根——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可远非一加一等于二那样简单!

(责编:刘卿(实习生)、李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