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你是否会嫁给像父亲那样的男人?

2018年07月20日08:02 来源:中国妇女报

  编者按

  有一句话说:一个好父亲最骄傲的,是女儿想嫁给像自己一样的男人。前段时间看到《新相亲时代》,女嘉宾肖瑞涵的父亲引来热搜,他对女儿对老婆都是满眼的宠溺! ”

  而节目中,也有女嘉宾直言“嫁人就要嫁肖瑞涵爸爸那样的”。

  同样是父亲节那天,“张德芬空间”在讨论一个话题:“我一定(不)要嫁给像父亲一样的男人”。这个问题抛给肖瑞涵,想必她的答案是肯定的。

  其实,我们的伴侣,或多或少都有着父亲或正面或反面的影子。我们每个人都有两个父亲:生理父亲和心理父亲,心理父亲对我们最深的影响体现在两性关系中。

  如果我们想要成长和自由,就需要在两性关系中活出真正的自己,而不是父亲或是母亲的人生。在亲密关系中,真正的自由,是我们走出童年记忆的枷锁,摆脱父母婚姻模式的束缚,走向自己,达到成熟,营造属于我们自己的亲密关系。你可以这样带着觉知,走出自己的心理父亲。

  不妨从我们这一代开始,给我们的孩子建立一个健康的亲密关系模式,让我们和伴侣的关系成为孩子可以学习的榜样,这是我们给孩子和家族最好的礼物。

走出“心理父亲”模式 拥有健康亲密关系

  我们每个人都有两个父亲:生理父亲和心理父亲。心理父亲对我们最深的影响体现在两性关系中,我们的成长,其实就是要脱离心理的父母,走向自己,达到成熟。

  两性关系中活出真正的自己,而不是父亲或是母亲的人生。你可以这样带着觉知,走出自己的心理父亲。

  ■ 魏相相

  有一句话说:一个好父亲最骄傲的,是女儿想嫁给像自己一样的男人。

  如果你是女性,你的伴侣身上有你父亲的影子吗?如果你是男性,你的亲密关系模式会受到父亲的影响吗?父亲对你的价值观、事业发展、择偶标准、生活方式有多大的影响?

  仔细观察不难发现,我们的伴侣,或多或少都有着父亲或正面或反面的影子。

  你的父亲,如何影响了你的择偶标准?

  她们:想找跟父亲相似的伴侣——

  娜娜:从小被爸爸宠,根本不懂什么是重男轻女。就想找一个爸爸这样的伴侣,甚至谈恋爱的时候,爸爸不喜欢的男孩子,不管多久的感情,狠心就断。一心就想,有爸爸祝福的婚姻才是完美的,在我心中更是接近完美。但这导致了我大龄还单着。

  W.L:好久以前先生问我:小时候有没有想过以后要找一个什么样的人做男朋友(老公)。我的回答是:像我爸爸那样的,孝顺,不抽烟,不喝酒,不打麻将,脾气好,写得一手好字。我先生也孝顺,不喝酒,不抽烟,不会麻将,脾气好,写得一手好字。

  她们:要找跟父亲相反的伴侣——

  美丽心灵:从小就下决心要找一个和父亲相反的人。希望另一半有耐心、有爱心、不抽烟、不自私、尊重女性、情绪稳定、双商都比较高,可以体会到被爱。还好,历经波折,找到了一枚这样的老公结婚,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影子:我爸爸对我很冷漠,话特别少,我就决定要找跟我爸不一样的人。结婚十年多了,才发现我找了一个跟我妈很像的人,而我却很像我爸。

  沈:小时候父亲因为工作关系总是“周末爸爸”,我找男朋友一定是异地恋免谈。爸爸抽烟喝酒且酒后脾气暴躁,老公不抽烟不喝酒脾气超级好。

  Apple:我爸爸焦虑感很重,常常唉声叹气,不开心!高中时一个男生很喜欢我,但我嗅到他身上有一种似曾相识的忧虑压抑感,立马逃得十万八千里远!

  从父亲身上,孩子形成对异性的认知

  一个孩子早期的性格以及行为模式,大部分是来自家庭的塑造。在孩子的感知中,父亲像是天,为此,每个孩子都在某些阶段对父亲有崇拜和很深的信任感,这是孩子对力量和价值感的体认。

  而母亲像是地,从乳汁、拥抱、身体的照顾,给予孩子舒服的生存体验,这是孩子对爱、接纳和创造的体认。

  就算父亲、母亲做的是同样一件事,孩子的感受却不一样。对一个小女孩来说,妈妈每天给她梳辫子,这很自然,但如果爸爸给她梳辫子,她就会有欣喜和被宠爱的感觉。

  父亲是女孩人生中的第一个男性,她会在和父亲的互动中,形成对异性的认知;而观察母亲和父亲的互动,将形成她和异性的互动模式雏形。

  当女孩在童年和父亲的互动过程中,感觉到被爱、尊重、欣赏、支持,就会发展出对异性信任的能力,也更容易遇到值得信任的异性。

  如果在和父亲的互动中,体验到更多的是冷漠、打击、指责、抽离,就很难确认自己值得被异性尊重和爱。

  每个人都有“两个父亲”:生理父亲和心理父亲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两个父亲:生理父亲和心理父亲。我们在和父亲的互动形成的心理感受里,勾画出了一个隐藏在潜意识里的心理父亲。不管父亲是否和我们在一起,这个心理父亲会一直在潜意识里影响着我们。

  心理父亲对我们最深的影响体现在两性关系中,受到心理父亲的影响时,我们会有以下几种择偶的标准:

  1.找一个和父亲一样的人,如果找不到,宁愿单身。这类人在年幼时和父亲的互动很美好,父亲是完美的,当对方和心理父亲不一样时,马上就会被否定。

  2.找一个和父亲不一样的人,结果发现还是找了一个和父亲一样的人。当父亲表现了太多负面特质时,例如酗酒、不务正业、重男轻女,对母亲态度恶劣、冷漠,为了逃避童年痛苦,就不想再找和父亲一样的人。但是在孩子的心里,不管父亲如何对待她们,孩子都是爱父亲的,潜意识里会找一个和父亲相似的人,这是为了重新得到父亲的爱和认同。

  3.找了一个和父亲不一样的人,结果自己变成和母亲一样的人,后来自己的亲密关系也变成了父母的模式。虽然我们寻找的异性和父亲有关,但如何与父亲互动,是从母亲那里学来的。例如我们不喜欢母亲的唠叨和抱怨,但我们会遗憾地发现,我们在亲密关系里慢慢地变成了一个唠叨和抱怨的人,要么对方变成和父亲一样的人,要么就选择分手。

  不管我们要找一个和父亲相似的人,还是要找一个和父亲完全不一样的人,都意味着我们的情感模式依然在受内在父亲的影响。不仅是女性,男性也一样,有的男性在亲密关系中的互动模式,就是他的父亲对待母亲的方式。

  带着自己的觉知,走出心理父亲

  我们的成长,其实就是要脱离心理的父母,走向自己,达到成熟。亲密关系是实践生命和爱的道场,检测着我们心灵的疗愈和宽广状态、心智的成熟度,和是否活出了属于自己的人生。

  如果我们想要成长和自由,就需要在两性关系中活出真正的自己,而不是父亲或是母亲的人生。你可以这样带着觉知,走出自己的心理父亲。

  第一步,看见心理父亲。观察你的爱人,他具有父亲的哪些特质?这些特质,是带给你痛苦还是幸福?你如何应对让你痛苦的部分,用的是母亲的方式还是你自己的?

  例如你的父亲爱抽烟,你的伴侣也爱抽烟,你的母亲如何看待父亲抽烟,你又如何看待伴侣抽烟。如果你不喜欢伴侣抽烟,你是真正关心对方的健康,还是只是因为母亲就是用同样的方式对待父亲。

  第二步,接受心理父亲。不管我们是认同还是排斥,我们都会受到这股能量的影响,而且,我们把关注力放到哪里,哪里的能量就变得非常强大,创造出让我们不想要的外在环境。接纳,是尊重对方有权利做他自己,我们也就有了做自己的权利。

  第三步,走出童年模式。如果用的是童年模式,我们就会希望对方无条件接纳和满足自己的需求,就会害怕冲突和被拒绝;如果用的是心理母亲模式,可能就是指责、抱怨,忍辱的付出,而在不知不觉中破坏关系;但如果是你自己真实的回应,会是什么状态,你可以带着好奇和开放的心去观察。

  在亲密关系中,真正的自由,是我们走出童年记忆的枷锁。生理上的父亲和母亲是生命的延续,我们要感恩父亲,理解父亲。有的男人有能力成为一个好父亲和丈夫,有的男人却不一定,因为他们的父母没有给他一个好的成长环境和爱的互动榜样。

  所以,从我们这一代开始,给我们的孩子建立一个健康的亲密关系模式,让我们和伴侣的关系成为孩子可以学习的榜样,这也是我们给孩子和家族最好的礼物。

(责编:许晓华、杨迪)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