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起底老年保健品市场乱象:正本清源 破局该如何发力?【3】

杨迪 尹莉娜

2018年05月22日07:43 来源:人民网-人民健康网

破局

多方发力 多措并举破解“坑老”骗局

如何才能有效破解老年人保健品乱象的难题,让“坑老”骗局不再上演?多方因素所致局面理应多方发力,共同破解。

“老年群体自身应提对保健品的认识,并对自己的身体状况足够了解,子女也要帮助父母增强防范意识。”齐海梅强调,老年患者应记住,保健品不能治病。人的自然发展是从健康到亚健康到不健康(患病)的状态,在这个过程中,保健品能够发挥作用的主要时期就是亚健康时期,比如女性在更年期时钙元素流失严重,可以通过服用保健品来补充钙元素,当人患病后,配合药物服用适合的保健品可以起到些许辅助作用,但绝对不能代替药物治疗疾病。

燕江陵也对老年人和子女给出了相关建议,“老年人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一方面是迎接衰老的准备,另一方面是要懂得防范诈骗,保持警惕。此外还可以多通过书籍、报纸和广播等途径多去了解此类信息。而子女也应该多加引导,及时询问,若老人比较抗拒,可以通过侧面了解的方式适度关心,主动帮忙分析情况。”

“但对于保健品也不能‘一棒子都打死’,老年人要理性选择,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个性化购买。”齐海梅同时提醒道。

徐华锋则提示老人,购买保健品时要通过正规途径,认准国家批准的“小蓝帽”产品,注意用法用量。千万不要相信‘包治百病’,不要贪小便宜,不要选择流动的未注册的公司。当消费者非理性购买保健品的这片土壤消失,保健品市场不规范的营销行为才会真正销声匿迹。

2018年1月,中国消费者协会联合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发布了《2017年十大消费维权舆情热点》,“老年保健品”位居热点第一。其中提到,2017年8月起,中消协启动了全国老年消费教育活动,围绕老年消费者最关注的医疗保健开展了“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单位、进家庭”活动,引导老年消费者识假防骗,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舆论认为,杜绝“坑老”乱象要靠监管部门和社会群体的共同作为,充分调动各渠道资源,从执法层面、司法层面、社会治理层面多角度出击。

上海市消保委秘书长陶爱莲建议立法和执法部门通过更有力的法治手段规范市场。他指出,要规范市场的销售行为,要求商业经营场所必须证照齐全;商品和服务必须明码标价,销售对象为老年人的,必须主动提供发票。同时,建议设立老年人购买保健品的“法定冷静期”制度,即60岁以上老年人购买保健品在一定期限内,享有无理由退货的权利,以避免老年人非理性消费行为可能带来的损失。

与此同时,如何能保证广大老年患者享受到便利的医疗服务,减少保健品营销商借机“坑老”的机会?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来,国家频频出台新政,多措并举促进老年人方便就医。张建卿表示,“互联网+医疗”的新型医疗服务模式为破解这一难题指出了方向。随着远程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分级诊疗、家庭医生政策落实到千家万户,将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老年人的就医难题。

在4月1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确定了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的措施,包括加快二级以上医院普遍提供预约诊疗、检验检查结果查询等线上服务。允许医疗机构开展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复诊等互联网医疗服务。推进远程医疗覆盖全国所有医联体和县级医院等。这些举措对于解决老年患者看病就医难题,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雅辉在解读该项政策称,互联网诊疗允许医疗机构利用互联网技术对部分常见病和慢性病的患者提供在线诊疗的复诊服务,家庭医生也可以对签约患者进行日常健康管理与服务,二者都可以在掌握了病人的关键病历信息之后在线开具处方,并通过第三方配送的方式把药品送货上门,这对于一些长期慢性病的患者,尤其是老年慢性病患者提供了极大便利。

作为在国内率先开展远程医疗的国家级首批试点单位之一,北京中日友好医院远程医疗中心主任、副研究员卢清君表示,有了“互联网远程医疗”,对于常见病、慢性病或需要复诊的患者是一大福音。比如,慢病的康复阶段和保守治疗阶段在基层就够了。通过“互联网远程医疗”,患者可以到附近的社区医院就诊,基层医生遇到问题可以随时在线进行咨询,从而省掉患者到大医院就诊的时间、精力和家人陪护等一系列麻烦,这对病人、医院和医生是一种多赢。卢清君同时介绍,“互联网远程医疗”还建立了双向转诊预约制度,在基层会诊中一旦发现通过远程医疗难以解决的问题,社区直接帮患者预约转诊,免去患者到大医院排队的烦恼。”

让病人少跑腿,数据多跑路,进一步实现“老有所医”,“互联网+医疗”将成为助力老年人远离保健品骗局的一项有益举措。但是,想要彻底杜绝老年保健品市场乱象,仍需社会多方共同努力。如提高家庭医生的待遇水平、加强基层队伍教育培训、不断改善基层医院的设备力量、加大对老年人保健品知识的宣传力度、强化行业规范自律和市场监管等。通过种种措施和手段,让老年人拥有一个平安、幸福的晚年。

 

(责编:许晓华、杨迪)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