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清明时节“潮”来“潮”往 祛除湿气中医帮你

叶雪菲 高媛

2018年03月29日09:27 来源:新民晚报

进入清明时节雨水丰富,此时气候潮湿、阴冷、反复多变,空气湿度大,身体难逃湿气的侵害,如昏昏欲睡、头重如裹、肠胃不佳、精神不振、四肢沉重、皮肤起疹子等等,都是湿气重的表现。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中医预防保健科主任方泓主任医师表示,气虚质、阳虚质、痰湿质、特禀质的患者对潮湿的天气特别敏感,容易外湿与内湿合而发病,导致身体出现一系列不适症状。

湿邪易传变 衍生百病

人体内湿气过重,最开始症状较为轻微,对人们的生活工作影响不明显,但如果长时间置之不理,任由发展,则会对身体产生极大危害。而且特别容易朝寒湿、湿热以及风湿、湿温传变。方泓指出,寒湿证与湿热证的共同表现有脘闷,身重,纳呆,苔腻,脉濡等。不同之处在于寒湿证身重而恶寒,口中淡而无味,或有甜味,便溏,舌苔白腻;湿热证身重而有热,口中苦而粘腻,尿赤,舌苔黄腻。

在中医看来,风湿性关节炎、湿疹,包括某些头痛、眩晕、失眠、高血脂、冠心病、带下、痛风、泄泻、中风、高血压等等都与湿邪有关,应引起警惕。

如何判断体内湿气过重

方泓介绍,判断体内湿气,首先看外表,一般体型肥胖(小腹明显)、湿疹、面油、眼肿、舌苔白腻等人群湿气较重。

其次找症状:胸腹胀满,口淡不渴,不思饮食,或有恶心呕吐,困倦嗜睡,身重,下肢水肿,大便溏泻,小便浑浊,睡觉流口水,关节酸痛、沉重,白带增多、稠厚等。

按照湿邪侵袭部位不同,表现也不同:

在上焦可能会出现胸闷,头晕、四肢沉重、浑身不舒适,就像身上背负很多重物。此外,体内湿气重还会有发热、微微怕冷怕风,流清鼻涕等表现症状。

在中焦可能会出现胃脘胀、食欲欠佳、饭量下降。还常有口淡、口黏乏味、口渴却不想饮水、倦怠乏力等气虚、湿困的表现。

在下焦可能出现大小便不利,小便混浊、大便溏泄、女性白带过多、阴部瘙痒等。

根据不同部位,采用最佳的祛湿方法。

大便燥结者不宜用薏苡仁祛湿

中医认为,在致病的风、寒、暑、湿、燥、火这“六淫邪气”中,湿邪最为粘滞,损伤阳气,阻遏气机,病程缠绵。所以中医有利湿、化湿、渗湿等对付湿邪的办法。

为祛除体内的湿气,方泓建议,可以试试山药芡实薏苡仁粥。山药、薏米、芡实都有健脾益胃之神效,但各有侧重。山药可补五脏,脾、肺、肾兼顾,益气养阴,又兼具涩敛之功。薏米健脾而清肺,利水而益胃,补中有清,以祛湿浊见长。芡实健脾补肾,止泻止遗,最具收敛固脱之能。建议脾虚痰湿者在中医师指导下结合个人体质配伍使用,能加强健脾祛湿的作用。但专家提醒,脾虚无湿,大便燥结者及孕妇需慎服。

此外,体内湿气重的人大多是先天脾胃不足或者过食肥甘,缺乏运动。建议通过跑步、游泳、瑜伽、太极等运动微微出汗祛湿,并注重健脾,减少湿邪的生成。

湿气重常按摩这些穴位

祛除人体湿气重,日常生活中,还可选择按摩祛湿穴位助湿气排出体外。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传统医学科主任盛昭园介绍,首先,适当刺激阴陵泉穴可以起到清利湿热、健脾理气、通经活络的作用,还可辅助缓解腹胀、腹泻、水肿、膝痛等。阴陵泉穴位于小腿内侧,在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按摩时应取舒适的体位、适当力度,用两手拇指按压在两侧阴陵泉上,按而揉之,让刺激充分达到肌肉组织的深层,并产生酸、麻、胀、痛、热和走窜等感觉,维持一定力度,用拇指对局部肌肉进行左右弹拨。每天用手指按揉这里,时间不拘,空闲的时候就可以,但要保证一天总共10分钟以上。“如果你体内有脾湿,按这里会疼,但是坚持按揉,你会发现疼痛感逐渐减轻,说明你的脾湿在好转。”

再可按摩三阴交穴以及足三里穴祛湿。三阴交位于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足部的三条阴经交会于此穴。经常按摩此穴可调补肝、脾、肾三经气血,对祛湿非常有帮助;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按摩此穴能升发胃气、运化脾湿。阳明经还是多气多血之经,阳明经气血充盈,人体的免疫力增强,能够更好抵御湿邪的入侵。

除了按摩,拔火罐也是祛湿的好方法之一。拔火罐是民间比较常见的中医适宜技术之一,具有祛风散寒除湿,活血通经络的作用,对于风寒湿痹所致的筋骨肌肉疼痛较为合适。但是对于操作者有较高要求,应根据罐的材质及温度制定留罐时间,避免水泡以及烫伤。

清明时节天气潮湿,不少人还会选用艾草祛湿。盛主任认为,艾草性温燥,芳香而辟秽,可以祛湿。同时,雨后要格外注意下肢的保暖。有腰以下寒凉的人,可用艾叶泡脚,但水要泡到脾经三阴交处。三阴交是肝、脾、肾三条阴经的交汇处,除湿排寒效果好。

(责编:盛月、权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