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脚踝的第一次崴 家长替孩子重视了吗?

汪喜顺

2018年01月30日07:45 来源:北京青年报

 无论是数九寒天,还是炎炎夏日,小伙伴们都有自己喜欢的户外运动,只要运动就不可避免运动损伤。据相关文献报道,崴脚,即踝关节扭伤,是急诊接诊最多的运动损伤之一,约占运动损伤的40%。不要以为这只是大人的专利,小朋友由于热身意识不强、自我保护能力差等特点,发病率并不比成人低。

崴脚,由于太频繁地发生在我们身边,所以大家都习以为常,基本都是认为没什么大不了。然而,正是这种司空见惯,这种习以为常,造成了对崴脚这一问题的不够重视。这里需要特别提醒的是,第一次崴脚,由于没有规范治疗,给习惯性崴脚埋下了隐患。在此,最想跟家长说的一句话是“去趟医院吧,不能小看崴脚”。

崴脚这么稀松平常,为什么需要足够重视呢?

踝关节为什么爱受伤?

踝关节扭伤,医学谓之“足踝扭伤”,主要损伤的是踝关节周围的韧带,且绝大部分都是外侧韧带损伤。

踝关节由胫骨腓骨远端和距骨构成,内外踝和胫骨后缘构成踝穴,距骨上面的鞍形关节面位于踝穴中。距骨的鞍形关节面前宽后窄,背伸时较宽处进入踝穴,跖屈时较窄部进入踝穴,所以踝关节在跖屈位稍松动,其解剖和生理特点决定踝关节在跖屈时比较容易发生内翻外翻扭伤。又因为踝关节外踝腓骨较长踝穴较深而内踝胫骨较短踝穴较浅,故踝关节更易发生内翻扭伤,外踝韧带包括距腓前韧带及跟腓韧带的损伤更常见。

踝关节扭伤的主要表现为伤后迅即出现扭伤部位的疼痛和肿胀,随后出现皮肤淤斑。严重者患足因为疼痛肿胀而不能活动。外踝扭伤时,患者在尝试行足内翻时疼痛症状加剧。内侧三角韧带损伤时,患者在尝试行足外翻时疼痛症状加剧。经休息后疼痛和肿胀可能消失,如果不规范制动治疗,往往会出现因韧带松弛导致的踝关节不稳,反复扭伤,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习惯性崴脚。更严重者可能会出现足内外翻畸形。

这种情况下,家长往往能想到的就是拍摄踝关节X线片。确实,儿童骨折常规x线除了要明确是否有胫骨、腓骨骨折,外踝的撕脱骨折往往容易疏漏,特别是外踝骨骺撕脱骨折也不容易察觉。如果想进一步确定韧带损伤的情况,并知晓关节囊、关节软骨及骨骺损伤的情况,踝关节的核磁共振更有必要。

就医前的处理原则

发生踝关节扭伤一定要紧急就医,在就医前的紧急处理需要遵循RICE原则,这是踝关节扭伤经典的紧急处理措施。

Rest(休息):停止走动,减少进一步损伤。

Ice(冰敷):伤后48小时内冰敷降低受伤部位的温度,减轻炎症反应和肌肉痉挛,缓解疼痛,抑制肿胀。

Compression(加压):弹力绷带包扎损伤处,适当加压,以减轻肿胀,切忌过度加压,否则会加重肢体远端的肿胀甚至影响血供缺血。

Elevation(抬高患肢):患肢抬高至高于心脏的位置,促进静脉和淋巴回流,减轻肿胀,促进恢复。

英国运动医学杂志于2012年建议将踝关节损伤的RICE原则替换为POLICE,即保护(Protect)、适当负重(Optimal loading)、冰敷(Ice)、加压包扎(Compression)、抬高患肢(Elevation),同时强调早期活动。就诊后,具体的治疗方案由医生对伤情进行评估后决定。

家长们的常见误区

在就医前,许多家长的做法不但对治疗没有帮助,反而会加重病情。下面是常见的误区,在这里还是给各位家长提个醒。

1.把崴脚不当回事儿,甚至伤后自行揉搓掰弄,刻意剧烈活动,以为活动一下筋骨就好了。事实上恰恰相反,这样做是错误的,容易加重或出现新的损伤。

正确做法:立即停止一切活动,严格制动,常备的绷带或者护踝都是一种保护。

2.立即局部热敷,这是严重的错误。因为热敷会扩张血管,加速局部出血和肿胀。

正确做法:立即冷敷。

看到此处,可能就会有家长比较疑惑,为什么要冷敷呢?那是因为冷敷能促进血管收缩,减轻局部充血,起到止血、消肿、镇痛的作用。在扭伤后48小时内进行局部冷敷,且越早越好。应该注意的是,使用冰袋冷敷要用毛巾包裹住,以免冻伤皮肤,宝宝皮肤娇嫩,冷敷也要注意保护。

3.脚踝扭伤没必要到医院就诊治疗,自行处理即可。

正确做法:伤后及时就医,越早越好。

踝关节一旦扭伤就需高度重视,尤其严重的运动损伤应尽早到医院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相关治疗。

道理讲了这么多,肯定有人会问,踝关节扭伤,能避免吗?大夫在这里只能说:在做好保护措施后,只能多加注意。因为踝关节扭伤一般均为意外损伤,没有一种有效的方法可以预防踝关节扭伤的发生。多小多简单的运动之前,都务必做好热身运动。平时注重增强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的锻炼,在进行高危运动时佩戴合适的护具,熟练掌握所进行活动的技术动作均可以部分防止踝关节扭伤的发生或降低踝关节扭伤的严重程度。

文/汪喜顺(首都儿研所骨科)

(责编:权娟、许晓华)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