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美国重新定义高血压标准 中国的“准病人们”不用慌

张苗、王蕊、孙美燕

2017年11月23日08:18 来源:钱江晚报

  上周,美国心脏协会(AHA)发布了重新定义的高血压标准:≥130/80mmHg属于高血压。

  而在这之前,中国、美国的标准都是140/90,这让很多属于“高血压前期”的“健康人”坐不住了,一夜之间,怎么就属于高血压病人了?

  美国版本的高血压指南为什么要修订?这对中国的病人们来说意味着什么?

  标准前移意在管控心脑血管

  美国上一次对高血压指标的修订,还是在14年前,这次为什么要修改?因为在2015年,美国国立心肺血液研究所发表了一项调查结果:收缩压控制到120以下时,将能够大幅度降低心脏病、中风等心脑血管意外事件,因此拯救许多人的生命。

  这项调查涉及到9400位50岁以上的中老年美国人,研究发现,通过服药把血压控制在120以下的人群,相比控制在140以下的人群,心力衰竭降低38%,死亡率降低26%。

  因此,对于美国人来说,这次高血压标准的调整,对于高血压病人来说有着很现实的指导意义。

  根据过去的标准,美国32%的成年人患有高血压,而这一新定义将会导致46%的美国成年人被诊断为高血压。但研究者指出,这部分人群建议优先通过改善生活方式来控制血压,因此,需要抗高血压治疗的人数仅有小幅增加。

  改动对中国高血压防治有利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次标准的变更对我们的生活有很大影响吗?

  国内著名心血管专家、浙大一院心内科主任朱建华告诉钱江晚报记者,从医学角度看,高血压标准的下移对中国高血压防治有好处。

  高血压在中国存在着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和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的情况,血压超过140/90mmHg的人当中,有一半人甚至都没意识到自己得了高血压,更别说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了。

  就在1个月前,中国专家在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上发表的一组数据同样能佐证这一点——在对170多万35岁到75岁中国成年人的考察中,发现有45%的人患有高血压,而患病之后接受治疗的还不到三分之一。

  中国会相应调整高血压准入门槛吗?在浙大一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刘忠看来,至少短期内还不会有此行动。

  “人种不一样,这个指标也不能完全参照。”刘忠说,“哪怕都是中国人,目前的高血压指南对于不同人群,血压控制的目标也不一样。”

  比如65岁以上的老年人,控制标准是在150/90以下,而对于合并有肾脏病变、冠心病、糖尿病的高血压病人,血压控制标准要再低一些。

  如果一味照搬美国标准会出现什么问题?“首先,会有病人出现焦虑情绪。”对于那些遵从医嘱积极服药的病人们,原本血压指标控制得还算稳定,如果套用美国标准,仍然算作高血压患者,这让他们有很大的挫败感。“另外,一旦把指标提前,就会增加很大一波患者人群,粗略估计会超过10%,医务人员怎么跟进随访、怎么做好管理,都是很大的挑战。”

  在刘忠看来,大家不必把自己的血压指数与美国标准强行做对比,“能意识到高血压的风险,尽早改善自己的生活方式,才是最好的预防。”而对于已属于“高血压国标”的病人们,要在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的同时,遵从医嘱,按时服药,把血压控制在合理的范围。

  孕妇更不能拿美国标准做参考

  在高血压患者当中,还有一个特殊的人群——孕妇,妊娠期高血压同样是个可怕的疾病,严重影响母婴健康,是孕产妇和孩子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对于这些病人们来说,这次美国指标的参考意义就更小了,“我们更注重孕妇与之前的基础血压的对比。”浙大妇院产科主任贺晶说。

  当孕妇的收缩压、舒张压和怀孕前相比,分别超过了30、15mmHg时,就要引起重视了,或者当她们的血压达到了130~140/90时,也会被列为重点关注人群。

  “特别是最近天气骤变,也是妊娠期高血压高发的时节,孕妇们要注意保暖。”贺晶说,对于这部分人群,不能以此次美国标准作为参考,要在每次产检时注意血压的变化和浮肿、蛋白尿,更要注意头痛、头晕、眼花等表现。

(责编:许晓华、聂丛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