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儿科医生告急,医改拖不得

2016年01月14日09:31 来源:广州日报

据最近发布的《2015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我国平均每1千名儿童只有0.43位儿科医生,也就是说每2300名儿童患者才配备1位儿科医生。从全国来看,河南最为严重,平均每5000名儿童才有一个医生,直接导致河南很多医院人满为患。现在全面二孩放开,未来儿科医生的紧缺形势可能更为严峻。

儿科医生告急,已经不是新鲜话题,这几年地方乃至全国两会上,都有代表或委员针对儿科医生缺乏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儿科医生稀缺,大致有两个层面的原因:其一是医生培养方面,1983年我国曾设立儿科本科专业,但从1998年开始被合并到其他专业,直观上导致专业儿科医生的衰减。

其二是更现实的因素,在现有薪酬体系之下,医生的收入很大程度来自药或者医疗器械,相对而言儿科医生通过“以药养医”创收的空间不够大,因而整体收入偏低。再加上医疗对象的特殊性,孩子表达病情等未必很准确清晰,而家长比较容易因为孩子的病情变化情绪激动,所以儿科也是医患冲突比较激烈的领域。“收入低风险大”,这在客观上也让很多人不愿意从事儿科医生。

儿科医生少,导致每名医生的负担重,负担重导致医患沟通方面容易粗糙,粗糙再导致医患冲突……这些年儿科领域就处于这样一种恶性循环。要摆脱这样的恶性循环,最核心的还是薪酬体制改革,这当然也是整体医改的一部分。让医生的收入和他的专业劳动相关,跟看病的质量和次数相关,而不是和开了多少药、用了多少医疗器械相关,这样才能保证儿科医生的收入和专业尊严。

有数据显示,美国平均每千名儿童拥有1.46位儿科医师,是我国的三倍多,而收入也相当可观。数据差异的背后,意味着每位医生平均每天医治的患儿不到中国医生的三分之一,这样就会有更从容的时间和心态治病,也会无形中化解不必要的医患冲突。

无论理论推演还是国外案例,都证明要发展儿科医生,关键是通过薪酬体制改革提高儿科医生的收入,收入是吸引人才的基础。现在一些高校已经重设儿科的本科专业,这对于缓解儿科医生荒当然是必要的,但如果不能有体面的收入,现有的人才都在不停流失,新增的医生也未必留得住。

儿科医生的匮乏,是医疗薪酬体制不合理的突出体现。医改已经说了多年,扭转“以药养医”的舆论呼吁也有多年,但不得不说落地的速度还是太慢。薪酬制度是医改的核心领域,这个领域不推动,医生这个核心主题的收入得不到保障,要他们配合其他层面的改革恐怕很难。所以儿科医生的一再告急,也是对医改提速的敦促。(媒体评论员 敬一山)

(责编:盛月、权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