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回眸:同仁医院130年 

2016年10月11日09:21  来源:北京日报
 
原标题:同仁医院130年

  ▲1920年的同仁医院病房,窗明几净。

   同仁医院的创始人之一——美国基督教“美以美会”的兰大夫。

   华北地区首位制镜师刘明斋。摄于1910年。

  ▲上世纪40年代,同仁医院男护士学校毕业证书。

  ▲民国时期,医生查房。

  ▲1901年正在修建中的同仁医院。

  ▲1903年,同仁医院中楼竣工后举行庆典活动,美国公使康格、清政府总理衙门代表等到场庆贺。

  ▲1910年,同仁医院磨镜室扩充为制镜科,从此中国老百姓配眼镜再也不用“海淘”了。

   1920年,同仁医院的牙科门诊。

  130年前,一家小眼科诊所在崇文门内孝顺胡同不声不响地开张了。也许连它的草创者——美国传教士兰大夫和卫大夫都不曾想到,百余年后这家眼科诊所会发展成为北京乃至全国第一流的综合医院——同仁医院。

  1886年(光绪十二年),美国基督教“美以美会”的兰大夫、卫大夫来到北京,在崇文门内孝顺胡同利用几间平房开了一家眼科诊所。这家诊所的英文名字意为“美以美会医院”,中文名则为“同仁医院”。“同仁”取自《圣经》中“自由博爱,一视同仁”之意。

  1899年,美国医生霍普金斯(中文名贺庆)为医院捐了一大笔钱,医院本想在东交民巷东口(现址)进行扩建。不巧的是第二年北京便爆发了义和团运动。与所有在京的外国人产业一样,同仁医院也未能幸免,已准备好的建筑材料被烧为灰烬。《辛丑条约》签订后,东交民巷被划归各国使馆使用,这给医院的扩建带来了新困难。教会一面重新准备建筑材料,一面与清政府和各国使团交涉地皮事宜。幸好教会在划定租界之前已交了地税,并保证只作为普通医院使用,各国使团才最终同意同仁医院在东交民巷东口重建。

  1903年,同仁医院中楼竣工。中楼的落成,大大改变了医院的格局,不仅扩大了眼科,而且还设立了内科、外科、X光科、化验科等。同仁医院虽然只有一座楼房,但已有了综合医院的雏形。捐资的霍普金斯先生出任院长,他本人是一名有15年行医经验的眼科医生。在他的执掌之下,同仁医院眼科渐渐发展成全国顶尖的眼科。

  建院之初,同仁医院的服务对象仅为男性。虽说那时医院主要是为有钱人服务的,但也常常为偏远山区慕名而来的农民提供免费救治。当时,医院的病历、处方都是用英文书写的。据医院档案记载,专家“特别号”初诊二元、复诊一元,只要有专家的签名,药费和检查费都比普通医生高出几倍。病房按等级的不同收费:一等八元、二等三元、三等一元五角、四等八角。上世纪初,中国还没有自己的磨镜技术,中国人想要戴眼镜,要从美国订购镜片。为了满足患者的需要,同仁医院于1906年成立了小规模的磨镜室,建成后需求量不断增加,1910年扩充为制镜科,结束了老百姓配镜需要“海淘”的历史。民国时期,张学良、张自忠、冯玉祥等社会知名人士都在同仁住过院。随着医院的名声日隆,凡有外地来北京看病的患者,只要向拉洋车的车夫打听,车夫们便主动介绍同仁医院。

  130年过去了,同仁医院已从一家小诊所发展成为拥有东、西、南三个院区,59个临床和医技科室,开放病床1598张,年门急诊量260余万人次的综合医院。(图文由同仁医院提供)

  

(责编:许心怡、权娟)

推荐阅读

春雨医生创始人猝死,这些心梗前兆千万别大意 平静的假期传来一个令人悲痛的消息:10月6日,据春雨医生官方微信发布的讣告,正式确认了其创始人、CEO张锐今日凌晨因突发心肌梗塞去世。他的离去令人反思,我们在身体透支前是否早有预兆? 【详细】

人民健康大讲堂|营养“识”堂|保健养生

寒露过后 手脚发凉可喝三红汤 天气寒冷,很多女性朋友手脚冰凉的毛病又犯了。本期,给大家推荐一款由红豆、红糖和红枣一起煮成的三红暖身汤。 【详细】

人民健康大讲堂|营养“识”堂|保健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