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视药师救产妇 多点信任与包容

张  凡

2016年08月23日08:08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尽可能地厘清权责利是必要的,更重要的是以法治原则擦亮救死扶伤的精神,为医生的职业伦理“托底”,让面临突发状况的救助者放下心理包袱

           

  近日,一则“90后美女药师商场内急救产妇”的新闻在网络上被广泛转载。女药师危急时刻施以援手的举动得到无数点赞,但也夹杂着些许质疑:“药师没有接生资质”“如果没有救助成功,恐怕要担责任”,等等。

  医生遇紧急情况伸出援手,是职业伦理所系,但也往往因其身份,人们对其施救的专业性乃至结果更挑剔,甚至可能招致“非法行医”的争议。这也让一些医务工作者在出手相救时心有余悸,以至于有医生在救人前大喊,“我是路过救人的,请你们帮忙为我作证啊!”

  这类社会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基本的社会共识,而法律是达成这种共识的基石。关于“救不救”的争议,首先要明确,医生在院外救人是否违反法律规定、属于非法行医?早有法律界人士澄清,医生在院外救人属于见义勇为,不受专业资质、注册职业范围的限制。救治中,只要不存在“违背常理的重大过失”,无需承担责任。然而,人们对“非法行医”“担责范围”等的曲解和顾虑,也折射出相关社会抢救行为管理细则制定得还不够明晰。消除这种误解,既要靠法规制度的完善,更有赖法律精神的养成。事实上,医生在医疗机构内的正常救助中,也可能面临超出自己职能边界的紧急情况,这时候该何去何从?尽可能地厘清权责利是必要的,更重要的是以法治原则擦亮救死扶伤的精神,为医生的职业伦理“托底”,让面临突发状况的救助者放下心理包袱,“该出手时就出手”。

  道德问题是人心问题,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至关重要。人们是否愿意接受陌生人的救助?能否在意外发生时宽容相待?这是对社会的整体考验。不可否认,我们身边有个别现代版“农夫与蛇”的故事上演,似乎也很容易遭遇信任危机,但这不应成为互相猜疑、防备的理由,更不是“袖手旁观”的挡箭牌。对周围人多一些理解信任,少一些无端猜忌;弄清事实真相之前,少一些有罪推定式的诘难,这样才能让所有人的生活都多一些安全感。

  当社会风气向善行致敬,社会舆论就会向理解靠拢。当前,一些地方出台了被称为“好人法”的相关条例,鼓励公民参与现场紧急救护。希望这样的鼓励和保护,能驱散人们心中的道德雾霾。这不仅是对医生等救助者的保护,更是对生命的敬畏和珍视。


  《 人民日报 》( 2016年08月23日 05 版)

(责编:权娟、许心怡)

推荐阅读

板蓝根真的是“万能神药”? 胖子和瘦子死神更爱谁 “非典”时期,号称可以预防“非典”的板蓝根冲剂遭到了市民们的哄抢,价格也随之上涨了好几倍。非典之后,禽流感开始流行,板蓝根再次得到了人们的关注。在各种疾病爆发时,板蓝根冲剂仿佛包治百病,人们更是有事儿没事儿就爱喝上一杯。在生活中,板蓝根一直被大众认为是“万能神药”,深受国人的喜爱,但这个“万能神药”真的有传说中的那么神吗? 【详细】

人民健康大讲堂|营养“识”堂|保健养生

【心理诊所】你不成功,都是童年的错吗? 原生家庭给我们的伤害,从某种意义上说,可以变成一种馈赠。因为伤害让我们更能理解,某些人格缺陷会给孩子带来什么影响,而有意识的去避免再用同样的方式伤害下一代。 【详细】

人民健康大讲堂|营养“识”堂|保健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