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如何与拖延症说拜拜

2016年08月17日08:45  来源:人民网-科普中国
 

一员工在上班时间看微博。(图片来源:新华网)

生活中,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计划了很久的事情迟迟未能完成,明明已经下定决心去完成,结果却总因为其他事情的吸引而中途放弃,导致计划失败。如果你有过类似的经历,那么很不幸,你恐怕已经是拖延症大军中的一员了。

拖延症是如何形成的?

关于拖延症这个“坏毛病”的形成,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心理学家皮尔斯·斯蒂尔给出了解释:人脑有两个系统,一是边缘系统,进化较早,负责对环境中的即时信号作出反应,例如看到、听到和摸到的内容;二是前额叶皮层,进化较晚,负责抽象的思考,比如制定计划等。但是由于人的边缘系统发挥主导作用,人们倾向于做让自己轻松的事情,而抵制去做自己认为很困难的事。

当然拖延症还有一些复杂的个体化心理动机,例如:有些人怕被人指责,一定要确保正确无误不能出丑;有些人的拖延症是内心的完美主义作祟,认为必须准备得万无一失才能开始;有些人觉得别人根本不在乎自己,没人注意得到自己是否会按时完成。

拖延症确实给很多人的带来了负面情绪以及生活上的小麻烦,到底怎么才能战胜它呢?有大量的相关书籍和文章为我们支招,其中约翰佩里教授的《结构化拖延法》无疑是其中呼声非常高的方法,身为斯坦福荣誉客座教授的他凭借这篇短文获得了2011年的“搞笑诺贝尔奖”。虽说是搞笑,他的办法常常能派上用场,具体方法如下:

首先,要接纳自己,正视拖延也许只是潜意识的表达,不能以好坏论定。

其次,制作计划清单。其实结构化拖延法就是利用人愿意先做相对好做的事后做相对难做的事的心理来制定一个必须完成的任务清单。按事情的重要程度将其依次排列,把大任务拆分成小任务,同时把坚决不能做的事也列出来,每完成一项小任务就狠狠地划掉它。将任务平铺在写字台或者电脑桌面上更适合拖延者,因为如果将它们叠放起来,拖延症患者也许就会永远忘记它们的存在。

另外,找个不拖沓的人合作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如果遇到非常头疼的任务可以试着把它们和喜欢的事绑定在一起,例如一边跑步一边听喜欢的歌,健身的同时还可以愉悦心情,跑步也就显得没有那么痛苦了。

(杨傲飞)

本文由首钢总医院内科主任医师姚震进行科学性把关

(责编:姚欣雨、肖玲)

推荐阅读

痣长在这个部位最易癌变! 小张因为下巴上有个痣沾沾自喜,以至于痣慢慢长大,家人和医生劝他切了,他也不听。因为他看“相书”上说,下巴附近的痣主“房产”。最近,小张的黑痣开始发痒,反复抓挠后出现了溃疡。经过医生的诊断,为了杜绝恶变的可能,最后选择了手术切除。 【详细】

人民健康大讲堂|营养“识”堂|保健养生

突然大汗、没有胃口、下巴疼痛等 这些表现其实是心脏病 很多人不知道,出汗也可能是心脏异常的一个征兆,它可能导致患者心脏病轻微发作而不自知。专家提醒,心脏病的非典型症状也需要彻底进行检查,因为忽视它们有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详细】

人民健康大讲堂|营养“识”堂|保健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