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大连日报记者吕文正)
最近一段日子,对这个夏天最真实的感受只有一个字,那就是“热”。连续高温,再加上不时的雷雨天气,空气中湿度增高,虽然立秋已过,但闷热天气仍将会是相当长一段日子的主旋律。
不要老呆在空调房间内
天气炎热,空调成了许多人的“最爱” 。但想要清凉,总是依赖空调并不是最明智的选择。据了解,近几年“空调病”在夏季的发病率逐年增高,主要症状轻则咳嗽、打喷嚏、流涕等,重则还会引起肺炎。医生提醒,不要长时间呆在开着空调的房间内,建议开空调每一小时就应开窗换气一次,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同时,不要贪冷。为提高制冷效率,可先开强风进行快速降温,一段时间后,调到最佳温度运行。
同时,可以试试不开空调也能凉快的方法,比如:把位于上风口的窗户开大,下风口的窗户开条缝,能形成通风渠道,排出室内热空气;冲澡用热水,热水能令毛孔打开,排出体内热量,而洗凉水澡效果相反;多吃番茄、黄瓜、茄子、莴苣等夏季时令蔬菜,也能给人体降温;多喝绿茶;在手腕、肘部、头颈等动脉经过的部位缠上湿毛巾,或涂上一层婴儿爽身粉,能起到持久降温的效果。
户外要预防中暑
气温过高,在户外时一定要做好防晒防暑措施,避免长时间在阳光下曝晒,穿浅色或素色服装,带遮阳帽、草帽或打遮阳伞,多喝水,特别是盐开水,随身携带清凉油、风油精等防暑药物。同时注意室内外温度调节。
中暑一般可分为三类:首先是先兆中暑,表现为大量出汗、头晕、胸闷、恶心、四肢无力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如能及时离开高热环境,经短时间休息后症状即可消失。其次是轻度中暑,既有先兆中暑症状,同时伴有呕吐、皮肤湿冷、血压下降等症状。轻度中暑者经治疗后,一般4-5小时内可恢复正常。第三是重度中暑,大多数情况是在高温环境中突然昏迷。此前常有头痛、麻木与刺痛、眩晕等,皮肤灼热而绯红,体温常在40℃以上。
如果出现中暑症状,轻度中暑应迅速把病人移到阴凉通风处,解开衣扣,平卧休息。用冷水毛巾敷头部,或用酒精擦身降温。喂服淡水或清凉饮料,清醒者也可服用藿香正气水、绿豆汤等。如果是重度中暑,必须立即送医院诊治,在运送途中,可用冰袋敷于病人额头、枕后、胸口、肘窝等进行物理降温,然后接受专业治疗。
防暑祛湿适当运动
与夏季高温天气相伴的还有湿气,防暑祛湿一个也不能少。饮食调养可祛湿健脾胃。同时,还要动起来。运动出汗是很好的去湿气方法,每天坚持适量的运动,可以缓解压力、加速湿气排出体外。可以试试跑步、健走、游泳、瑜伽、太极等“有点喘、会流汗”的运动。但如果恰逢连日“桑拿天”,最好暂停运动,以免诱发疾病。同时,医生提醒,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应避开早晨锻炼,因为这个时间人的血液较黏稠,血栓形成的危险性也相应增高,是心脏病发作的高峰期。
医生建议,老年人不适合“夏练”,但夏季也不能完全不运动,不能躲在有空调的家里不出门,还是应当做些适当的运动。“三伏天”运动要控制好强度,最好将每次消耗的体能控制在一个较低范围,既能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又可避免出现中暑症状。同时,随时补水很重要。(记者王亚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