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女超人”詹红坚守在救死扶伤最前线长达28年
为患者,把时间用到极限
本报记者 贺林平
工作中的詹红。 |
早晨8点,忙碌了一宿的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得以稍许休整一下,夜班、白班医护人员趁这个当口交接班。
“安排交接班,更重要的是听听他们的倾诉。现在医患关系紧张,急诊科又是最前线,兄弟姐妹们‘压力山大’。我们要做好‘垃圾桶’,让他们把负面情绪都倒出来,以更健康的心境和更饱满的热情为病人服务。”科主任詹红说。
从1987年毕业至今,詹红一直坚守在救死扶伤最前线的急诊科:她曾经在除夕夜奋力抢救病人直到大年初一凌晨;多次主动参加西部地区义诊行动,走村串户送医送药;也曾深夜面对大闹急诊科的醉汉,临危不惧保护其他病人和医护人员安全……同时,她放弃了无数个与家人团聚的假期,因没时间写论文影响了晋升,也只是淡然一笑。
最大压力是带好急诊科
星期五是詹红出门诊的日子。早上8点半,巡查完急诊科后,她快步走向自己的诊室。
由于是教授门诊,来找她的病人大多数是疑难杂症或重症患者。只要有可能,她总是尽量耐心地解答病人的问题,不让他们带着重重疑虑回家,让人看完病后觉得很安心。
这样一来,一个上午的时间,就只能看20来个病人,平均每个病人都有10来分钟时间。“我知道对有些病人来说,这10来分钟还不够。所以,我把自己的时间用到了极限。”詹红坦言,为了尽可能多看几个病人,她中途基本不敢上厕所,为了不至于憋得太难受,只能忍着渴尽量少喝水。
这还远不算詹红最辛苦的工作,她说:“如果只是出出诊,上上课,带带学生,写写论文,那就轻松啰!至少下班以后的时间是自己的。”最大的压力,无疑来自急诊科,她的神经必须时刻绷着,手机24小时开机,全天候处于工作状态。
“每逢佳节必值班”的詹红,原本以为今年“五一”可以休息一下,没想到当天,正照顾生病家人的詹红,还没来得及吃晚饭,就接到了科室打来的紧急电话——一名醉汉嫌医生没有优先处理他的手外伤,在诊室内自残,打砸急救设备。正在候诊的病人被吓得四散逃命,急诊科里一片混乱。
詹红连忙收拾提包往医院走,路上接连打出多个电话:联系医院保卫科,确认出诊医生未受伤害;安抚现场愤怒、委屈的同事们;指挥医护人员安慰受到惊吓的病人们;指挥相关部门清理事发现场,尽快恢复就诊秩序。在急诊科医护人员、医院保安和警察的努力下,事态很快得到控制,闹事者涉嫌寻衅滋事被刑拘。
多年来,家人对詹红半夜里突然接到电话起床整衣出门,已经习以为常,甚至连丈夫也养成了听到她手机响就起床的习惯,“没办法,她一个女人家半夜外出不安全,我得送一送。”
行医28年来从未被投诉
出国、转行、转科、辞职,由于压力大、超负荷和紧张的医患关系,医院急诊科一些人选择了离开。仅今年上半年,该科就有6位医生、3位护士另寻出路。而詹红呢,身边的医护人员换了一茬又一茬,她仍在坚守。
看诊问诊,与病人交流,詹红始终声音温柔。“阿婆,你觉得哪里不舒服?”为了与广州的病患拉近距离,并非“本土”的詹红也说起了并不精准的粤语。
中山一院院长肖海鹏比詹红晚一年进入医院工作,“在急诊科一天为上百个病人看病,一般人承受不了这么累的工作。”他告诉记者,急诊科不仅工作累,而且晋升很难,因为没时间写文章,詹红直到前年才晋升为主任医师。像詹红这样坚持在急诊科一线这么多年的女性医生,在全国都是很少见的。”
詹红对急诊医生这个职业有多爱?同事们说,已经到了痴迷的地步。“她不是没有机会去别的岗位,不用这么辛苦,挣的也多。但她从来没有动过离开的念头。”
非典疫情、禽流感疫情、登革热疫情……每回出现状况,急诊科总是首当其冲,日诊量过千是“小意思”。这种情况下,詹红既要在临床一线诊疗患者,又要统筹预防疫情扩散,还要尽量避免医务人员受到感染,三头六臂都觉得不够用,但每次她都硬挺了过来,说她是“女超人”毫不为过。
更让肖海鹏佩服的是,詹红在急诊科工作28年,没有收到任何一个病人的投诉。近5年来急诊科也无一起最终成形的医疗事故。
改善医患关系,医生要先行一步
如今,由于各种复杂原因,医患关系紧张,处在救死扶伤一线的急诊科,常常深陷病人误解、指责的漩涡中。虽然已经有很多年大年夜在急诊值班度过,虽然有时会遇到各种醉酒患者或家属的无理、躁狂甚至出手伤人,但詹红始终认为,应该多为病人着想,在改善医患关系上,医生要先走一步,尤其急诊科,医务人员除了常规的抢救技术手段外,更要有人文关怀和医患沟通能力。
2013年4月,一位老年女性病人转入中山一院急诊科病房,按病情需要应马上转入重症病房,但病人的女儿坚决要求在重症室陪伴母亲渡过难关。
治疗期间,病人家属不断对急诊科的工作提出质疑,认为查房不仔细、觉得护士声音太大、检查安排不合理……面对如此挑剔的家属,詹红一如既往地认真对待患者,精心调整患者的治疗方案,并耐心地听取家属的意见,合理之处,要求医护人员改进,无法满足的,便耐心向家属解释,并时刻提醒医护人员动作和声音轻柔,以免打扰到病人休息。
经过33天的悉心治疗,6个器官功能损伤的病人以良好的健康状况出院,家属送来锦旗表示感谢。
“这没什么,就是一句话,坚持‘医者父母心’的医德,‘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的观念,还有就是训练良好的沟通能力。”詹红说,她妈妈就是医院的药师,自己记事时起,就一直在医院里玩,除了做医生,想不到还能做什么。此外,良好的医学教育自不可少。“当年课堂上老教授们反复念叨的那句‘做医生要医病医人医心’,让我终身铭记,始终不变初心。”
“医者仁心”在詹红的言行中得到传承。“詹主任经常提醒我们,医生要多体谅病人的难处。”留院两年的住院医师叶子说。
有一次,一个肾小管酸中毒的病人因出现反复低血钾,浑身无力。叶子向家属解释病因,但家属听得懵懵懂懂,还在一个劲儿地问。这下她急了,嗓门顿时高了。詹红正在查房,听到她的话,马上把她拉到一边。“她严肃地告诫我,疾病让病人非常痛苦,家属当然想弄清楚原因。病情复杂,我们更要好好解释。”叶子说,这句话让她深感羞愧。
可能是看到母亲太辛苦,也可能志不在此,儿子没有干医生这行,这让詹红常常耿耿于怀。她拿儿子打趣说:“将来你生3个孩子,我要培养一个做医生。”儿子问为什么,她坦然地笑笑:“做医生,挺好的。”
《 人民日报 》( 2015年08月21日 23 版)
- 人民健康APP
- 人民好医生APP
热门点击排行榜
联系我们
人民健康网微信 微信号:rmwjkpd 公众号:人民网健康 |
人民健康网微博 微博昵称: 人民网健康卫生频道 |
电话:010-65367951 邮箱:health@people.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