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破解老人沉迷手机困局需多方共织防护网

2025年04月07日08:59 来源:北京青年报

据《工人日报》报道,“奶奶天天刷手机到凌晨,一验光发现近视2300度,机器都打不出验光结果,怎么劝他们都不听。”日前,山东菏泽一70岁老人因玩手机导致近视2300度的消息引发热议,不少网友纷纷表示,家中的网瘾老人同样引起了他们的担忧。如今,有不少年轻人调侃“爸妈玩手机比我还狠”,甚至通过设置“青少年模式”帮父母戒除网瘾。有关专家认为,原本为消遣而使用的手机,正在悄悄吞噬部分老年人的健康与安全感,对此须予以高度警惕。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近11亿人,其中,60岁及以上群体在全体网民人数中占比达到14.3%,即60岁及以上老年网民规模达1.573亿。随着老年人口规模不断扩大,智能手机不断普及,未来老年网民只会更多。从现实情况看,沉迷手机的老人越来越多,这部分老人不仅眼睛面临伤害,还可能导致生物钟紊乱引发多种疾病。

老年人沉迷手机的危害,首当其冲是需要付出健康代价。长时间低头刷屏加剧颈椎病、干眼症,过度用眼甚至诱发青光眼;熬夜追剧、看直播打乱作息规律,间接影响心脑血管健康。更令人担忧的是,直播间里“三无”保健品以及养生秘方取代专业医嘱等做法,更会埋下巨大的健康隐患。老人因玩手机导致近视2300度,虽然属于极端个案,却是网瘾老人面临健康危害的一个缩影。

比身体损伤更加隐蔽和难以逃避的危害,是手机依赖导致的认知与情感问题。许多空巢老人将手机视为排解孤独的“电子伙伴”,算法却利用老年人的这种心理,用猎奇的内容、虚假的关怀等进行精准推送,导致一些老年人越陷越深。尤其是直播间里的“叔叔阿姨”等虚情假意的称谓,养生账号“再不保养就晚了”的恐吓式营销,都让老年人深陷情感绑架。面对老年人的手机过度依赖,许多子女试图用“青少年模式”强行干预,甚至掐断家中网络,结果往往引发争吵,不少老人觉得自己不被尊重,子女们则普遍因不知如何劝导而感到焦虑。

破解老年人沉迷手机困局,首先要压实平台的责任。当前算法一味追求流量至上,用自动播放、精准推送等方式,将老年人锁在低质内容中。优化推荐机制,需要减少猎奇短剧、虚假养生内容流量,并优先推送科普、文化类优质信息。此外,还有必要在相关软件上开发出更多适老化功能,如用眼时长提醒、亲情账号联动等,让长时间沉迷的老年人能够及时得到劝导和技术限制。

除了技术手段,更需要家庭与社会共同织就防护网。子女要教会父母使用视频通话、线上挂号、运用智能工具等实用功能,减少老年人对劣质内容的关注。子女更要引导父母放下手机,去拥抱丰富的线下生活,用线下的互动填补老年人的空虚。社区、养老机构等应开设更多有益于老年生活的讲座,组织兴趣社团、扩大老年大学学位、开放公共文化场馆等,让老年人在屏幕之外有更多选择。

破解“老年人沉迷手机”这道考题,需要平台不断优化完善生态治理,承担起更大的社会责任,用更加有力的措施保护好老年人;需要子女付出真心耐心,用陪伴重建两代人之间的信任;更需要社会创造更多健康有益、引人入胜的娱乐消遣项目,帮助老年人走出手机沉迷。通过多方齐心协力,让老年人能健康“触网”,既享受到数字红利,又避免因沉迷其中而受到伤害。

(责编:郝帅、杨迪)




推荐阅读